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6版
唐芳:被藤编改变的人生
    生产场景

  从2019年开始,就有著名国际品牌瞄上了良顺公司的产品和藤编技艺。“他们感兴趣的是我们的产品既保持了中国传统技艺,以及天然无污染的原材料,又能惠及产地农户的诸多品质。”唐芳说,与这些国际品牌都是订单式合作。“除了为LOEWE制作扇编,还为丹麦HAY公司提供藤编家具,还有出口到美国的藤编汽车组件等。目前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室内家具、室内外装饰、旅游产品三大类。”
  这几年,良顺公司每年出口到欧美的产品约占到总产量的10%。
  唐芳在乌兹别克斯坦也考察了当地生产的各种手工编制产品,她发现,从编织的精细化与作品设计的时尚程度来看,良顺公司的产品更高端,更有竞争优势。她从中看到了商机:“与欧洲人一样,中亚国家的人也喜欢在户外吃饭,他们对藤编家具和日用品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塑料藤编材质的家具在当地或许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唐芳认为,塑料藤的优势是轻便,便于远距离运输,产品的性价比相对有优势。从非遗保护的角度看,不能太多使用塑料藤,但也要看到,藤编的起源,就是满足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所需。非遗保护的是编织技艺,原材料方面是可以有所突破的。在唐芳看来,这也有可能是公司未来发展外销的趋势之一。
  2023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汉中市博物馆时指出:“汉中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负盛名,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陈良顺家几代人所做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期待的事情。2015年,陈良顺得知两河镇5户编织棕扇的农户手中的几百把棕扇卖不出去,就全部收购过来,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推销出去。2017年,在儿子陈凌凯的帮助下,良顺公司棕扇网络销量突破10万把,还远销到国外。如今,在良顺公司带动下,两河镇附近约有260多户农民以编棕扇谋生。
  与陈良顺等老一辈藤编艺人相比,外表柔和甜美的唐芳的“野心”似乎更大。
  在良顺公司一楼大厅,摆着很多棕床垫。唐芳说,秦巴山区生长一种棕树,《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到棕蓑衣、棕编草鞋,都是采制于此树,但如今已很难见到。“我们引进机器做棕床垫,20%手工编制,80%是机器压制,最后一道工序是用手工包边,成品零甲醛无胶水。”唐芳的“野心”是,“要将山民长年守着却无人问津的棕树叶子转化成让他们致富的一种资源”。
  2021年接手公司管理以来,唐芳积极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平台”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5个镇的1200多户3000多村民从事藤编及其他编织生产,平均每户每年增收在8000元以上。“其中,长期稳定合作的农户有700多户1200多村民,女性占到80%以上”。
  这些数字,唐芳太熟悉了。最近几个月,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接待来自全国、省、市各级领导和媒体的考察、参观和采访。2023年10月,“高质量发展看陕西·汉中”全国主流媒体汉中生态调研采访团实地采访良顺公司,唐芳负责讲解,父亲陈良顺现场演示编织技艺。让唐芳记忆最深的是:“最多的一天,接待了16批来自全国各地来参观、考察、交流的团体。”
  28岁的唐芳和陈凌凯,在公司发展势头良好的时候,已经开始考虑公司的未来。“目前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公司的管理和产品销售,将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到了40岁以后,就开始全心全意把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他们还有一个共识,藤编这项技艺并不是独家传承,谁愿意来学习,陈家都愿意传授。“将来汉中藤编的国家级传承人谁都可以当,并不一定非要出自陈家,只要能把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只要让更多的农民受益,谁都可以成为传承人。”
  这些年与国际大品牌合作积累起来的经验,还有这次走出国门后视野的开阔,让唐芳也开始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调整良顺公司的发展思路,“目前,我们的产品在中低端市场已经很有优势,我们现在缺乏的是高端市场占比度。未来,我们要推出更多设计感的精品,向高端和奢侈品市场发力。”
  (本文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特别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