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大历史观的宏大理论特质及其时代价值
2022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在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重要讲话。图片源自新华社。
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3]这些论述,对当前解决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难题以及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进程中的上层建筑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习近平大历史观的历史主体论之宏大
历史唯心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谁创造了历史。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4]坚持人民群众是改造世界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利益主体。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始终坚定群众史观,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和二元史观,先后提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5]到“三个有利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等系列论述。习近平大历史观在此基础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16]并且创造性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拓宽了群众史观的理论新境界。
习近平大历史观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党九十五周年和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人民”一词分别出现107次和88次。“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等著名论断,是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的时代新表达。
习近平大历史观始终坚持人民本位的发展主体观。习近平总书记从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现状出发,指出人民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17]习近平大历史观强调,人民是发展的利益主体,又是衡量发展的评判者,即“阅卷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8]
同时,习近平大历史观提出并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全球治理观。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求解放的真理。在当前世界新旧挑战并存的形势下,习近平大历史观多次指出,“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19]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力促世界各国各地区加强合作和开放,“共同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做增量,让更多国家、更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20]这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进一步突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时代担当。
习近平大历史观的时代价值
首先,习近平大历史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1]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大局”的关键历史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贯彻和运用习近平大历史观,既能顺势而为,抓住时代机遇,又能谋势而为,正确应对各种挑战与风险。
“所谓正确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怎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望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22]习近平大历史观为我们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提供了指引。认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逻辑,就是要深入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建设和执政史,总结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大势,建立坚定的历史自信。从现实逻辑来说,当前世界格局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只有从大历史观的视野和思维出发,才能准确掌握世界形势和全球发展的总体趋势,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上深刻认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规律性和时代特征。
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3]这些论述,对当前解决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难题以及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进程中的上层建筑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习近平大历史观的历史主体论之宏大
历史唯心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谁创造了历史。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4]坚持人民群众是改造世界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利益主体。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始终坚定群众史观,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和二元史观,先后提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5]到“三个有利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等系列论述。习近平大历史观在此基础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16]并且创造性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拓宽了群众史观的理论新境界。
习近平大历史观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党九十五周年和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人民”一词分别出现107次和88次。“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等著名论断,是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的时代新表达。
习近平大历史观始终坚持人民本位的发展主体观。习近平总书记从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现状出发,指出人民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17]习近平大历史观强调,人民是发展的利益主体,又是衡量发展的评判者,即“阅卷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8]
同时,习近平大历史观提出并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全球治理观。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求解放的真理。在当前世界新旧挑战并存的形势下,习近平大历史观多次指出,“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19]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力促世界各国各地区加强合作和开放,“共同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做增量,让更多国家、更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20]这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进一步突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时代担当。
习近平大历史观的时代价值
首先,习近平大历史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1]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大局”的关键历史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贯彻和运用习近平大历史观,既能顺势而为,抓住时代机遇,又能谋势而为,正确应对各种挑战与风险。
“所谓正确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怎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望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22]习近平大历史观为我们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提供了指引。认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逻辑,就是要深入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建设和执政史,总结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大势,建立坚定的历史自信。从现实逻辑来说,当前世界格局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只有从大历史观的视野和思维出发,才能准确掌握世界形势和全球发展的总体趋势,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上深刻认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规律性和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