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9版
济南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示范专项行动,健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培育并推广新型的服务模式,如网络协同、个性化定制等。
  二是督促制造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批数字化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从而形成企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是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数字产业园建设和企业培育,强化数据智能应用,以万物智联为突破口,通过多种建设与合作形式,实现特色数字产业园的建设和布局优化。
  四是积极拓展数字化产业链,提高农业和服务业中数字经济的渗透率,保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持续性和均衡性。
  (二)强化数字核心技术储备
  一是尽可能突显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以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等关键领域为中心,尽快弥补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方面在产业链条上的缺陷。
  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方面,科研成果可以市场化的应用研究以及部分基础研究领域,健全“以市场激励为导向的高效管理体制机制”,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将生产、教育与科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快构建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步伐。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进程,在科技研发阶段要充分调动企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保障企业在技术创新阶段也可以获取到合理的市场收益。另一方面,构建“让科研人员舒心的科研生态”,切实解决好科研人员所面临的与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如生活保障、子女入学、老人赡养及配套医疗等,让科研人员无后顾之忧。
  (三)加快培育跨界复合高端人才
  突出适应数字经济需求的专业人才的核心地位,构建并优化多层次的人才引进政策制度体系。结合实际,发挥各平台和渠道的重要作用,加大招商力度,吸引相关企业在域内落户,同时以项目建设为推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支持。探索新型政产学研跨界人才,加大和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合作力度,构建起创新性的人才培养和交流模式。支持开展混班学习交流机制,根据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实际需求,引入混班学习的交流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
  (四)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大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入力度。增加光纤网络、IPV6、5G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推动其向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并大力建设大数据网络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提升实体经济各个产业中所涉及海量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包括采集、存储、处理、计算等。
  二是建立网络协作平台。积极鼓励核心企业尤其是具有产业链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搭建网络化协作平台,让其上下游企业快速地完成数字化转型,从而使产业链更上一层楼,加快传统产业向服务化转型的进程。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数字经济企业,通过建立数码虚拟产业园等,加强企业间的协作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数字经济视为一种新型的发展业态,快速构建数字供应链,使得企业间的订单、产能和渠道高效协同,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三是创建世界一流水平的智慧政府服务。通过对“互联网+政务服务”“5G+数字政府”的深入研究,实现“一网通办”的新突破,完善数字营商环境,从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四是制定符合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数字监管制度。推动数字安全立法的出台,完善数据开放共享、知识产权保护、安全保障等法律法规,对数据的产权归属进行界定,对数据使用规则加以规范,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五是持续推进“上云、用数、赋智”的普惠式服务,努力打破信息孤岛的局面,确保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格局,从而使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提升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服务供给能力,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将其最大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实现实体经济飞速发展,为济南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王琛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核心动力、主要问题与趋势对策》,载《人民论坛 学术前沿》,2022(18):12-21页。
  [2]韩文泉、董浩:《数字经济助推山东省实体经济发展研究》,载《智库时代》,2019(3):38+43页。
  [3]王定祥、吴炜华、李伶俐:《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及机制分析》,载《改革》,2023(7):90-104页。
  [4]吕明元、麻林宵:《“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发展趋势、问题与对策建议》,载《决策与信息》,2022(2):68-73页。
  作者简介
  叶继红 中共济南市历城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党的理论、经济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