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76版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蒙教育,为之后在中学、大学开展思政教育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小学教师不适合设置抽象枯燥的思政理论,以免降低小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中学阶段,学生因为开始了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考,可以进行社会与国家有关的通识课教育。大学阶段,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提升,可以上升至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概念的深度挖掘。总而言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与此同时,要掌握思政课一体化的内在规律,探索符合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将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成果与思政课堂进行高度融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三)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之举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详细的六大素养要求,这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贯彻落实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必须坚定政治立场、明晰使命任务、全面提高能力,增强自身专业素质,严格遵循师德师风规范,做好新时代“四有”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榜样。除此之外,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熟练地掌握自己所教学段的教学内容,还应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学段的知识点有明确了解,学会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因此,必须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职业门槛,对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水平提出与时俱进的更高层次要求,这对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问题分析
  (一)一体化建设协同育人平台不完善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面临协同育人平台不完善的问题,各个教育阶段的相互衔接存在一些问题,还没有建立大中小学学生交流和师资互通的合作发展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连贯性的课程体系,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系统规划、层层递进,从而保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然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只专注自己的学段,但忽略统一性、系统性的问题。比如在开展学术研讨会时通常会把思想政治教育划分成不同学段或者就某一学段的知识点进行讨论研究,只有少数会议会将思想政治教育各阶段结合在一起进行研讨。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没有充分联系与深入交流,教学方面就会存在认知差异,导致各学段出现教学不连贯的现象。如果各个教育阶段各自为营,没有进行充分整合的话,就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发展。因此,实现思政一体化建设必须解决协同育人平台的不完善问题,构建出行之有效的沟通渠道与交流平台。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有待强化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对大中小学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配备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在出台的多个文件中对存在的编制问题、资源利用问题进行了明确规范。但是,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供给差”。[3]在近年出台的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学校内部的思政课教师数量与学生人数直接相关,各学校必须贯彻落实此项规定。《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规范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配备制度,严格按照要求配齐思政课教师。”[4]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小学农村和城市的学生数量存在着较大差距,各学校思政课教师需求数量不一致,就导致出现了配备标准不一致的现象。除此之外,教师管理机制有待改革。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部分是包分配工作的中专生,一部分是通过市级或县级正规考试选拔的大学生。只要教师不犯法、不犯原则性的错误,一经聘用就很难被解聘。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部分思政课教师会惰于前进,自身教学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明显提升,从而对实际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三)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底蕴不足
  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解惑者,其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尽管当下思政课教师的数量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增加,但是数量增加并不能等同于质量提升。当前,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有待提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教学方式单一。尤其是在招聘小学思政课教师时对专业要求设置宽泛,导致很多小学思政课教师缺少专业的思政知识和背景。很多小学也出现了思政课由其他主课教师兼任的情况。
  第二,部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低。近几年国家对高考制度进行了改革,在很多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是一个必须学习的课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学科地位下降,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思政课教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学危机和工作压力。在大学阶段,尽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必修课,但因为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个大教室中共同进行教学,学生很难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