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3版
使命感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强化策略研究
业知识存量,形成高度的理论自信,有效推进新时代思政课程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了解时代学科教育问题和教育需求,将自身理论的强化学习分为“认知”与“巩固”两个重要阶段,并持续性学习,强化自身理论学习基础。
  在理论学习的“认知”阶段中,教师需要将时代教育使命感融入到理论学习中,积极结合时代背景,从中汲取养分,吸收当代专业教育领域的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和新实践。并在强化学习过程中不断更新、拓展自身的知识维度和专业视野,保持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在有效吸收时代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加强对新时代教学实践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的全面认知与基础了解。基于此,将这些认知内容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更有效地将专业学科内容与社会时代发展相衔接,从强化性的理论学习方向使专业教学更具有指导性与针对性。
  在理论学习的“巩固”阶段中,教师需要以丰富自身的专业底蕴和学理基础为重要学习方向。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教师需要丰富知识存量,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广泛阅读具有时代特征的相关文献和书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学习。在此基础上,以融合性思维为重要导向,结合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纵向延伸专业学习角度,将其有效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学识水平。另一方面,专业底蕴的丰富与学理基础的形成不仅需要进行强化性、融合性的理论学习,还需要结合专业实践,积累实际教学经验,以此丰富教师的知识存量。对此,教师需要基于新时代的教育视角,在教学中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深度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深入和独立的专业思考路径,同时积累自身教学经验。
  (二)坚持以创新导向促进教学模式改革,活化思政课堂教学内涵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师需要树立创新引领的使命感,改变自身为教材知识搬运者与教学资源传递者的固化形象,积极通过促进专业教学知识内涵外延拓展,切实做到以创新思维丰富思政教学内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束缚。
  在转变传统教师形象的基础上,思政课教师需要树立创新引领的使命感,积极探索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方法,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需要结合新时代要素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策略。将这些教学方法与思政课的内容相结合,思政课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1]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思政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专业学习思维。
  在转变教师形象、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为了深化思政课堂教学内涵,思政课教师需要创新教学话语。具体而言,可以利用生动的学科语言来讲解思政课内容,以突出其真理性和学科吸引力。
  (三)广泛推进教师间专业实践交流,融合具有集体智慧的先进教学经验
  在使命感视域下,教师作为时代教育任务的重要推动者,肩负着拓展思政教学知识广度与精神内涵的重要使命责任。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经常会面对各种教学调整与实际教学问题,例如,如何使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简化,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如何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政学习思维等。针对上述问题,教师需要积极通过多种方式汲取群体智慧,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与职业素养,并在自我反思与自我升华的循环过程中,寻找到契合新时代教学要求与自身使命责任的教学方法,从而增强教师的专业自信。[2]在实践过程中,主要通过学校组织层面与教师个体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索。
  在学校组织层面,定期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是汲取群体智慧、促进教师间专业实践交流的有效方式。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观其他学校的思政课教学,进行教学观摩和交流,拓展教师的学科视野和专业教学思路。以此分享其他学校的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经验,更有效地促进教师间的相关学习,使教师更加了解同行的专业实践经验,如思政课堂教学模式、授课方法等,优化自身教学策略。同时,学校还可以积极推动跨学科的教学经验交流活动,邀请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师参与思政课教学讨论,以多元学科视角分析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促进交叉学科融合,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思想引导效果。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退休的优秀思政课教师与在岗教师开展教学经验共融共研活动,利用资深老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深厚理论功底,对实际思政课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在交流分析过程中融合多种教学经验,引导在岗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进行积极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专业自信。
  在教师个体层面,美国学者卡尔针对教师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