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09版
云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成效、问题及对策
表6:云南省耕地坡度分布情况

  (四)农村发展条件大为改善
  首先,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2022年,云南省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六年负增长,化肥使用量(折纯量)183.38万吨、较2017年减少20.92%,实现了“六年连减”;农药使用量(商品量)4.09万吨、较2017年减少29.12%,实现了“七年连减”。[23]2023年,云南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集成推广有机肥替代、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1.2%、82.3%,农膜回收率达83.1%。
  其次,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改善。2023年,云南省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卫生户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70.9%、86.7%,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2个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加快绿美乡村建设,建设美丽庭院8万个,评定绿美乡镇100个、省级绿美村庄200个。3个乡镇30个村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尽管云南顺利实施完成第一个乡村振兴规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仍然面临着发展基础仍然薄弱、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公共服务短板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压力较大等困难和挑战。
  (一)发展基础仍然薄弱,农业农村发展严重受限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是确保快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
  1、农业生产基础薄弱
  云南省的耕地坡度大、质量不高。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云南省的耕地坡度在15度占45.86%,比二调时上升1个百分点,其中25度以上的土地占比达到18.64%(详见表6)。从数量上说优质耕地减少,加上受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资源过度利用等因素影响,地力下降明显。同时,土地整理的成本比其他地区都相对较高,细碎化的影响更加剧了机械化实施的难度。2022年,云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41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2%,[24]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0.14个百分点;农田有效灌溉率仅为37.7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44个百分点;每公顷农用机械动力为4.09千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2千瓦。[25]
  2、农村基础设施滞后
  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农村环境水平不高仍然是制约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性因素。据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显示,2022年,全省还有23%的自然村不能便利的乘车,33.1%的农户尚未实现集中供给净化处理的安全饮用水。特别是农村地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产地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等设施相对落后。农村垃圾集收运和污水处理能力有限,先进技术要素向乡村扩散渗透力不够。绝大多数村庄地处山区、半山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投入成本高、历史欠账多,另一方面管护难度大、使用效率和周期受限。
  (二)产业体系发展滞后,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强
  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质量效益更要看生产、经营以及支持体系的作用。云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但是在显著成效的背后,仍然面临着农业质量效益总体不高的问题。当前,云南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低,二三产业发展不到位,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三产发展不充分,乡村产业存在产业层次较低、产业链条较短、经济效益相对低下、资源利用较为粗放等问题,呈现出农业质量效益总体不高,农产品质量跟不上、难以实现适销对路,商品率低、品牌少、附加值低、综合效益低等困境,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弱,与全国的差距仍然较大。2021年,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之一的茶叶、中药材种植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居全国前列,但是,茶、中药材、蔬菜的亩产值分别是4081.62元、10918.11元、2743.10元,其中,分别相当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46.06%、121.28%、56.74%,不仅均低于福建、山东等农业发展较好的省份,而且蔬菜、茶的亩产值均低于西南地区的广西、四川、贵州等西部省份,中药材亩产值低于贵州省(详见表7)。
  究其原因,一是以劳动力为核心的农业成本不断攀升,生产资料价格上升较快,尤其是人工成本高,成为农业产业增效难的主要原因。2022年,云南土地产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