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2版
2023年贵州乡村振兴报告
    贯穿整个绿春县城的长贵街州宴大力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

增加44亿元。四是省农业现代化基金投资项目39个、规模55.8亿元,带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入55.93亿元。五是全省支农再贷款余额达546.2亿元,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创新开发“乡村振兴产业贷”,发放贷款85.32亿元;新增发放“富民贷”48.29亿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71.81亿元,贷款规模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五。
  7、聚焦农村改革增动能
  为了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贵州省组织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行动,探索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模式。特别是贵阳市、六盘水市、湄潭县获批全国农村产权交易流转规范化试点,以及在修文县等7个县开展的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工作,都很好地赋能了乡村振兴实践。总体来看,全省比较典型的改革实践有:湄潭县入选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同时获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探索移风易俗新举措新办法”试验任务并成为全国唯一获此试验任务的县。正安县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探索形成发扬“三我”精神、构建“五自”模式的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创新办法;赤水市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习水县入选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余庆县入选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播州区入选全国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务川县创新实施数字孪生农村供水工程改革;绥阳县创设“网格基金”探索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等等。
  主要成效:“兴、富、美”
  (一)“农业兴”: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23年,贵州省茶叶、蔬菜、园林水果、中药材产量分别较上年增长8%、3.8%、9.6%、7%,“四肉”、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2%、4.9%。林下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等林下经济发展势头喜人,预计全年全省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面积3200万亩以上、产值700亿元以上。同时,贵州还克服了1961年以来最严重旱情影响,使得粮食进一步获得丰收:粮食播种面积4160.7万亩、产量1119.7万吨,分别超额完成国家任务4.3万亩、40.2万吨;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平均亩产269.1公斤,同比增长1%,增速排全国第12位。总体来看,2023年贵州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53.6亿元,同比增长4%。
  (二)“农民富”:农民收入不断提升
  2023年,贵州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17元,同比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比较上年同期收窄0.11。具体地,贵州农民收入增速实现了“三个高于”——高于全国增速0.4个百分点、排名第5位,高于全省GDP增速3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4个百分点。其中,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5101元、增长14.2%;基本完成180万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脱贫人口清零目标。
  (三)“农村美”: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明显
  2023年,全省编制村庄规划3618个;建成51个农文旅融合发展民族特色示范村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到19%;完成新改建农村厕所15万户;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集运处置体系覆盖率70%;全省农村公路“组组通”、4G网络“村村通”、5G网络“乡乡通”全实现。
  基层探索:相关的典型事例
  (一)习水县打造“乡村提调官”助推乡村治理实践
  1、基本情况
  贵州省习水县聚合乡土人才资源作为“乡村提调官”,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引导乡村人心向善、和衷共济、稳定繁荣,扎实推动村(社区)党组织扩权、赋能、减负,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截至2023年底,全县26个乡镇(街道)累计为2115名“乡村提调官”颁发聘用证书,引导其参与化解群众邻里矛盾纠纷3000余件,参与宣传政策3400余人次,组织群众倡导文明新风2万余人次。
  2、主要做法
  (1)以“聚”为先,下好善治有人“先手棋”,不断激发“乡村提调官”新活力。由乡镇(街道)制定选聘实施方案,以村组为单位开展网格化、地毯式识别摸排,按照“自荐+组织推荐”的原则,灵活采取“一网格一提调官”“多网格一提调官”等方式,通过“组摸排-村招聘-镇审核-县备案”选聘流程,通过乡镇选聘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