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8版
西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分析与展望
通过数字赋能探索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精准化。但西藏农村,从基尼系数、区域养老标准、经济发展等因素综合考虑,西藏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仍定向兜底,通过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实施定向兜底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减少相对贫困。
  政策建议
  深入推进西藏乡村振兴,就要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推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在多元机制下深入推进集成改革,优化升级乡村产业,提升农牧区公共服务效能,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紧密。
  (一)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让农民的精神面貌、专业技能、发展眼界的提升达到乡村振兴的需求,就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有力的内生动力。在发展乡村振兴中,内生动力的增强越来越重要,如何增强乡村内生动力,要从贴近、疏通、释放三方面出发。
  一是提升农民能力,要从西藏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出发。把提升农民的能力作为重要抓手,提升本地村民的致富能力、动手能力,以村支部书记、乡村振兴专干、村致富带头人为重点培养对象,建立本土人才生产线,实现“一人带一村”的发展路径。同时吸纳想加入乡村振兴的外来人才,将外来资源转化为内生动力。
  二是发展数字乡村治理模式,打通农村内部和农村与政府的无顾虑沟通。农村内部的熟人社会个性体现更加明显,在熟人社会的沟通存在一定顾虑等痛点使得乡村发展断点多,利用数字化建立“云端基层治理平台”,增强农民内部的交流以及和政府的交流,让村民敢说话,说实话。
  三是将资源转化为农民生产动力,在乡村振兴中,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让农民从要我发展变成我要发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要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如湖南娄底油溪桥村的“积分制”基层治理经验,把村民的付出和善行以积分形式记录,以“积分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享受贷款绿色通道和适当的贷款利率下调等优惠,“积分制+N”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在西藏有一定推广性,能激发农村内部活力。
  (二)建强基层组织建设
  乡村振兴实施的下沉主要依靠乡镇基层组织领导,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抓好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是乡村振兴实施的组织保障。作为领导班子,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过强的经济市场发展风向预判能力是关键,是带领群众发展共富的坚强后盾。
  一是调整领导班子结构,吸纳本村的致富带头人或者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进入领导班子,注入“新鲜血液”。
  二是加强村级领导班子的教育培训,加强理论学习和经济方面知识学习,尤其是自治区、市、县各级组织的专项技能培训,要进行推广传播。
  三是制定完善领导班子监督激励机制,把乡村振兴实施成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硬指标,建立“考核+项目批准+项目经费”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基层组织比、拼、赶、超的内在动力。
  (三)加强产业联动
  西藏农产品布局较广,缺乏细致化规划和对农产品的深加工,产业联动性不强。
  一是提升单产种植数量和质量。针对拉萨、山南、昌都、日喀则、林芝的土质、降水量、日照等因素的影响,对种植种类分区域进行连片种植,加强市、县、乡之间的区域联动性,突出地域种植特色。
  二是改变农牧民传统养殖观念。西藏位于高海拔地区,牲畜的养殖成本与青海、内蒙古相比较高,牲畜的出栏年纪与内地相比较大,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牧民“惜杀惜售”观念使得牲畜该出栏时存栏,造成养殖成本增加。因此,销售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在内地难以打开销售渠道。对此,要改变牧民的传统养殖观念,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鼓励牧民多出栏,从而降低牲畜养殖成本,增强价格竞争优势。
  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西藏本土销售的农产品大多以初级产品为主,市场价格较低且竞争压力大。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不仅能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而且对地域文化也是一种宣传。在各地(市)、县、区适当发展农产品加工地,形成加工规模,或者对现有农业园区进行升级,对无加工工序的产业园区进行加工程序的建设,对有加工工序的产业园区进行升级和扩大。
  四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打破封闭的经济体系,在西藏其他市和内地寻找合作伙伴,通过加强与内地市场和内地厂商的紧密联系,加强交流,使得信息流通,及时掌握市场经济动向,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产业联动,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
  作者简介
  李雅娟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西藏农村发展、集体经济
  妮妮美朵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西藏乡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