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1版
2023年内蒙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报告
  2024年内蒙古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思路
  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为遵循,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紧扣“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结合内蒙古农村牧区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谱写内蒙古新篇章、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更大力量。
  (一)按下乡村“美颜健”,推动人居环境“焕新颜”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内蒙古要以整治环境问题为先手棋,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做好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在改厕选址和改厕模式方面做好科学规划,建立长效管护运营机制,积极推广新型卫生厕所,将厕所粪污转化为资源。
  二是提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治理水平。对于靠近中心城区的城郊农村,统筹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对于人口较为集中的农牧区通过组建镇村保洁公司、购买村集体劳务服务等形式采取多元化保洁。
  三是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强化村庄道路、广场、宅前屋后等重要节点绿化,充分利用村内广场、荒地、边角地等修建小微公园,打造公共绿地,发挥其景观、休憩、空间分割等功能。
  (二)紧握生态“金钥匙”,走“绿富双赢”发展路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内蒙古要把握好自身生态优势,结合农村牧区环境整治取得成效,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转变成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实现“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化。
  一是加大绿色农畜产品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落实好农牧民补贴奖励政策,大力降低农牧业生产经营成本,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建设好国家“粮仓”“肉库”“奶罐”。
  二是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绿水青山直接“变现”。充分应用生态价值评估成果,通过建立纵向补偿和横向补偿相结合的综合补偿制度,“谁收益谁付费”的市场化变现机制等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绿水青山直接“变现”,并将“变现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促进农牧民增收过程中。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激发乡村绿色发展新动能。以绿水青山、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用好扶贫项目资产及衔接资金,发展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乡村旅游、光伏、电子商务、庭院经济等绿色产业,壮大农村牧区集体经济,拓宽农牧民增收途径。
  (三)谨守人民中心“内核”,提升农牧民生活品质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内蒙古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更加坚定地站稳人民立场,在努力做大“蛋糕”的同时用心分好“蛋糕”,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农牧民群众的心坎上。
  一是全方位改善农牧民生活。着力补齐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乡村公共服务短板,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加强面向农牧民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力度,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二是推进“智慧乡村”建设。通过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智慧化应用场景,调动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和广大农牧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以数字技术稳步提升嘎查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和农牧民生活品质。
  三是不断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在全区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村文化礼堂三级阵地,建成一批家风家训馆、村史馆、农牧民书屋等,有效遏制陈规陋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助推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双宝、马钰琦、史主生等:《内蒙古抓住战略性有利条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载《北方经济》,2022(08):48-51页。
  [2]刘志贤:《助力内蒙古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载《内蒙古日报》(汉),2023-07-18。
  [3]吴春宝:《规划下乡:改革开放以来村庄规划的发展脉络及其实现逻辑》,载《探索》,2023(04):64-75页。
  [4]方圆:《深化协作同向发力 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载《内蒙古日报》(汉),2023-08-07。
  [5]白莲:《我区科技小院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载《内蒙古日报》(汉),2023-03-05。
  [6]李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研究》,载《山西农经》,2022(21):51-53页。
  [7]徐莎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实践路径探析》,载《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3(06):40-42页。
  作者简介
  史主生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