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8版
“三治融合”背景下乡村数字治理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业不仅设立了激励机制,还在运营方面提供了专业培训和指导,消除村民使用和管理数字平台的能力障碍。四是促进村民在治理平台上的活跃度。案例中的两地村民都能够通过平台表达意见需求,参与村庄自治,真正转型为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主体。这样的一核多元的组织格局,将不断提升乡村的数字治理效能。
  其四,乡村数字治理的参与关。多主体参与在乡村数字治理中至关重要,其中村民的参与为重中之重。如上述案例,正是有了村民的积极参与,才带来了两个治理平台的持续活跃。为了加强村民的主体性,对村民的赋能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农民自身来说,进行素质能力赋能,跨越“数字鸿沟”。一方面,结合群众实际需要,将相关专家及有经验的基层干部请进来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增强其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建议县级财政设置相关预算,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和“中坚农民”等“关键少数”走出村庄学习考察,通过直接感受先行示范区的数字治理成果,激发治理思维转变,进而以少数带动多数,整体提升村民参与数字治理的意愿。二是从外部关系来说,进行权力赋能,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仅要确保乡村数字治理平台容易操作、相关信息可及性较强,村民能够在平台上便捷清晰地了解村庄事务和政策信息,也要保证乡村数字治理的过程是可参与的,村民的关注、需求、问题能够得到回应,干部(包括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和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可以形成对话协商。如此,通过数字治理能力和权力的双重赋能,促进村民在乡村数字治理中的参与性。
  其五,乡村数字治理的人才关。乡村数字治理不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数字信息技术的简单结合,而是以技术嵌入促进乡村治理体系整合和重构,使其朝智能化、高效化与精准化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可或缺。邛崃乡村留守人口多为老人和小孩,数字能力和技术水平欠缺,曾一度依赖平台的技术指导人员,但技术人员并不了解地方实际情况,也不掌握乡村治理知识,其指导只能停留在技术层面,导致问题解决差强人意。这一教训不仅提醒我们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更告诉我们培养本土人才的必要性。除了上文提到了加强对村民的赋能外,也要提升基层干部的数字素养。一是通过教育培训宣传等方式,推动基层干部转变观念,自觉拥抱数字浪潮。二是对基层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加强数字技能方面的培训,借助绩效考核、晋升加薪、情怀激励等方式,引导其自觉带领群众共建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三是慎用“技术规训”,激发基层活力。一方面,对涉农部门的数字化平台进行整合,推动数据互联共享,避免基层干部反复填写信息上报数据,让基层减负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清查不合理的“一票否决”式考核指标,进一步赋予基层干部适当的自由裁量权,释放基层治理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总之,让基层干部有能力、有意愿、有情怀地参与到乡村数字治理中,让群团、社会组织、企业、农民各类人才都聚集在政府麾下,由党组织引领,以涓涓细流汇聚为磅礴力量,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以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贺潇:《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对四川省邛崃市全域“为村”模式的调研与思考》,载《农村经营管理》,2021(1):16-18页。
  [2]沈费伟、叶温馨:《基层政府数字治理的运作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基于“农事通”“社区通”“龙游通”数字治理平台的考察》,载《管理学刊》,2020(6):26-35页。
  [3]沈费伟、叶温馨:《政府赋能与数据约束:基层政府数字治理的实践逻辑与路径建构——基于“龙游通”数字治理的案例考察》,载《河南社会科学》,2021(4):86-93页。
  [4]唐京华:《数字乡村治理的运作逻辑与推进策略——基于“龙游通”平台的考察》,载《湖北社会科学》,2022(3):52-58页。
  [5]唐菁阳、钟小芬、夏梦媛:《数字治理:武陵山片区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新路径——以湘西州“为村”建设为例》,载《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4):221-225页。
  [6]熊雪、聂凤英、毕洁颖、曹珅珅:《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信息扶贫——以“腾讯为村”为例》,载《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5):5-8页。
  [7]叶丽莎、戴亦舒、董小英:《“移动互联网+乡村”模式的赋能机制:基于“腾讯为村”的案例研究》,载《中国软科学》,2021(11):57-66页。
  [8]张少华:《“指尖办事”让群众“零跑腿”——龙游县“村情通”平台的实践创新和理论逻辑》,载《中国领导科学》,2018(2):87-90页。
  作者简介
  周梦冉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