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的进展与展望
生态旅游线路,例如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在成都举行的2019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上发布了三条四川大熊猫生态旅游精品路线,旨在大力发展以大熊猫为主题的观光旅游。
(四)推动旅游资源空间整合,形成抱团发展新格局
202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省和重庆市的有关部门在党中央的政策支持下共同推动巴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在文旅产品供应、品牌联动推广等方面进行创新,加速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设,使巴蜀文化焕发出其独有的魅力。通过紧密合作,川渝两地已联合发布主题精品线路70余条;联合承办第六届中国诗歌节、第十三届中国西部动漫文化节、第五届川剧节等系列活动;组织川剧《江姐》、民族歌剧《尘埃落定》等精品剧目在两地推广演出等。2022年,两地举办近百场文化活动,线上线下服务逾1000万人次;联合开展产品创新,有效激发了巴蜀文旅发展活力。2023年3月,在成都举行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旅游共享发展研讨会”,围绕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农业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商品打造等多个方面,探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与新蓝图。未来,川渝将进一步树牢“川渝一盘棋”思维和“巴蜀一家亲”理念,深入探索文旅跨省协同发展新模式,更好地保护利用文化遗产,创新开展联合营销,推动旅游资源空间整合,形成抱团发展新格局。
(五)推进“天府旅游名牌”建设,增添示范引领新动能
为加快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步伐,在加强“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的基础上,2021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天府旅游名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评选一批“天府旅游名牌”,包含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名宿(旅游民宿)、名导(导游、讲解员)、名品(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和美食六大类。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评选(推选),其中每次评选命名天府旅游名镇不超过10个、名村不超过30个,天府旅游名宿、名导、名品根据申报推荐情况,择优评选命名或推选发布。四川以“天府旅游名牌”为牵引,不断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强化文旅品牌,加速打造精品文旅产品,持续推动四川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这进一步提高了四川旅游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推动四川文旅产业形成集聚效应,为“十四五”期间基本实现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全国各地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经验。
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近年来,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不断探索出适合当地特点的新路径,不仅有效推动当地乡村的产业发展,还显著促进了农民增收,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逐渐向深层次推进。
(一)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从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看,党建引领贯穿其中,不断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转化为当地的旅游发展优势,实现党建工作与旅游产业发展双提升。通过将党建元素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切实推动党员干部干在旅游项目一线,四川省逐步实现乡村资源要素整合和产业形态跃升,农民收入规模与质量显著提高,乡村旅游活力逐步释放。例如,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端的小金县通过党建引领“旅游+”,探索“党组织+协会”模式,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效显著。2023年“五一”小长假,小金县全县共接待游客245997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773.0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91.33%、189.93%。
(二)立足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
四川省在顺利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持续盘活各类房产设施、生态环境等集体资源资产,逐步形成了“文旅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通过探索以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等为基础的产业链、价值链拓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消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新型集体经济做强、做大、做优拓展多元化增收渠道。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村集体积极引进运作成熟的旅游、餐饮、住宿等经营业主入驻,同时加强招商引资,拓展融资渠道,不仅有效破解了集体经济组织“空壳化”难题,还不断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三)村企共建实现多方共同发展
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植入村企共建,有助于发挥村集体与企业主体各自的优势所长,有效整合村集体的资源、劳动力和企业的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有效带活当地的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而这也是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可靠路径。2022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四川省乡村旅游提升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这加快了建立健全村企联营共建机制,探索推广“国有平台+企业团队+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村集体+农户”等发展模式,引导和支持策划规划、创意设计、研发生产等乡村旅游企业发展的步伐。
(四)能人带动有效激发旅游活力
四川省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政府引导培
(四)推动旅游资源空间整合,形成抱团发展新格局
202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省和重庆市的有关部门在党中央的政策支持下共同推动巴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在文旅产品供应、品牌联动推广等方面进行创新,加速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设,使巴蜀文化焕发出其独有的魅力。通过紧密合作,川渝两地已联合发布主题精品线路70余条;联合承办第六届中国诗歌节、第十三届中国西部动漫文化节、第五届川剧节等系列活动;组织川剧《江姐》、民族歌剧《尘埃落定》等精品剧目在两地推广演出等。2022年,两地举办近百场文化活动,线上线下服务逾1000万人次;联合开展产品创新,有效激发了巴蜀文旅发展活力。2023年3月,在成都举行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旅游共享发展研讨会”,围绕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农业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商品打造等多个方面,探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与新蓝图。未来,川渝将进一步树牢“川渝一盘棋”思维和“巴蜀一家亲”理念,深入探索文旅跨省协同发展新模式,更好地保护利用文化遗产,创新开展联合营销,推动旅游资源空间整合,形成抱团发展新格局。
(五)推进“天府旅游名牌”建设,增添示范引领新动能
为加快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步伐,在加强“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的基础上,2021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天府旅游名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评选一批“天府旅游名牌”,包含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名宿(旅游民宿)、名导(导游、讲解员)、名品(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和美食六大类。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评选(推选),其中每次评选命名天府旅游名镇不超过10个、名村不超过30个,天府旅游名宿、名导、名品根据申报推荐情况,择优评选命名或推选发布。四川以“天府旅游名牌”为牵引,不断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强化文旅品牌,加速打造精品文旅产品,持续推动四川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这进一步提高了四川旅游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推动四川文旅产业形成集聚效应,为“十四五”期间基本实现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全国各地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经验。
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近年来,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不断探索出适合当地特点的新路径,不仅有效推动当地乡村的产业发展,还显著促进了农民增收,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逐渐向深层次推进。
(一)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从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看,党建引领贯穿其中,不断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转化为当地的旅游发展优势,实现党建工作与旅游产业发展双提升。通过将党建元素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切实推动党员干部干在旅游项目一线,四川省逐步实现乡村资源要素整合和产业形态跃升,农民收入规模与质量显著提高,乡村旅游活力逐步释放。例如,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端的小金县通过党建引领“旅游+”,探索“党组织+协会”模式,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效显著。2023年“五一”小长假,小金县全县共接待游客245997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773.0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91.33%、189.93%。
(二)立足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
四川省在顺利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持续盘活各类房产设施、生态环境等集体资源资产,逐步形成了“文旅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通过探索以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等为基础的产业链、价值链拓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消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新型集体经济做强、做大、做优拓展多元化增收渠道。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村集体积极引进运作成熟的旅游、餐饮、住宿等经营业主入驻,同时加强招商引资,拓展融资渠道,不仅有效破解了集体经济组织“空壳化”难题,还不断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三)村企共建实现多方共同发展
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植入村企共建,有助于发挥村集体与企业主体各自的优势所长,有效整合村集体的资源、劳动力和企业的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有效带活当地的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而这也是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可靠路径。2022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四川省乡村旅游提升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这加快了建立健全村企联营共建机制,探索推广“国有平台+企业团队+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村集体+农户”等发展模式,引导和支持策划规划、创意设计、研发生产等乡村旅游企业发展的步伐。
(四)能人带动有效激发旅游活力
四川省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政府引导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