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的进展与展望
育文旅能人提高从业者素质能力,注重发挥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动作用。各地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政府扶持+本土能人”上下联动的文旅带头人形成模式,积极探索“外引+内培”两条腿走路的文旅能人培育策略,厚积当地旅游发展的人力资本基础。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关于四川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有效组织开展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培训行动,培育了一批积极性高、素质强、善经营的行业发展管理和经营人才,深层次激发了乡村旅游活力。
(五)群众参与拓展农民收入渠道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形成促农增收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四川省深入挖掘群众参与潜力,有效克服乡村旅游经营零散、供需结构性错位等现实阻碍,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践中,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提高农民经营收入”,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建设。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发挥合作社的联农带农优势,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四川探索出了“支部+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土地+合作社”“职业经理+合作社”等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模式,在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上取得积极成效。
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策略
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应进一步鼓励和加快策略转换,合理配置旅游资源要素,深层次激活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一)强化部门协同,成立乡村旅游工作专班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重视有关部门工作的统筹协调,通过建立和完善文化和旅游工作领导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健全组织体系,密切工作衔接,形成党政统筹、齐抓共管的文旅工作格局。设立多部门联动的乡村旅游工作专班,避免同一项目的部门分割式实施,促进各部门高效沟通配合、同频共振、相互支撑,同时联合推进数字治理的各类APP归并整合,简化操作难度。
(二)深化业态融合,提高地方资源整合能力
成都市作为四川农文旅业态融合发展的代表,于2020年9月10日正式成立了立足成都、服务全川的成都天府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联盟,让更多有资源的单位、企业、机构、经营主体抱团发展,更好提高产业链的全面整合能力。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增强融合业态与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开发耕作体验、伴手礼等产品,让乡村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在地农产品扩大销售、提升品牌影响的重要契机。结合村庄特色资源设计当地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构建“线上+线下”的营销推广体系,促进消费引流。构建“景观游历+生态文旅+研学教育”多层次融合业态,增加亲子、研学等参与度高、体验性强的项目,打造沉浸式、“IP”化的乡村旅游新场景。
(三)加强数字建设,形成乡村旅游智慧生态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等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工作为乡村旅游智慧化带来更多可能。四川旅游业已出现加强旅游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乡村旅游智慧新生态的新趋向。在此过程中,需充分运用新技术,探索“科技+文旅+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智慧景区建设,一键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景点门票预订、在线游览、乡村农特产品购买、咨询投诉等需求。同时,通过大数据深度分析游客画像、线路热点、购物喜好等,进行精准营销,宣传当地景点的美景、美食、美品,扩大消费空间,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智慧化、智能化服务管理水平。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将雪亮工程、应急广播等与智慧旅游平台对接,强化乡村旅游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支撑。
(四)促进群众参与,鼓励当地村民劳动致富
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主体作用,应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农民稳定增收,鼓励群众参与到农旅产业中。通过提升基础设置和打造整村风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构建起“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机制,着力以旅富农,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多样化,拓宽增收富民路。促进集体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生产服务、参与资源流转谈判、引导投资众筹、发放分红福利等方式,优化利益联结,强化村集体和农户的参与分享,让村民共享乡村旅游发展成果,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简介
吕卓凡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刘胜男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村发展
张卓尧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村发展
龙 蓥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村发展
(五)群众参与拓展农民收入渠道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形成促农增收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四川省深入挖掘群众参与潜力,有效克服乡村旅游经营零散、供需结构性错位等现实阻碍,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践中,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提高农民经营收入”,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建设。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发挥合作社的联农带农优势,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四川探索出了“支部+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土地+合作社”“职业经理+合作社”等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模式,在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上取得积极成效。
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策略
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应进一步鼓励和加快策略转换,合理配置旅游资源要素,深层次激活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一)强化部门协同,成立乡村旅游工作专班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重视有关部门工作的统筹协调,通过建立和完善文化和旅游工作领导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健全组织体系,密切工作衔接,形成党政统筹、齐抓共管的文旅工作格局。设立多部门联动的乡村旅游工作专班,避免同一项目的部门分割式实施,促进各部门高效沟通配合、同频共振、相互支撑,同时联合推进数字治理的各类APP归并整合,简化操作难度。
(二)深化业态融合,提高地方资源整合能力
成都市作为四川农文旅业态融合发展的代表,于2020年9月10日正式成立了立足成都、服务全川的成都天府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联盟,让更多有资源的单位、企业、机构、经营主体抱团发展,更好提高产业链的全面整合能力。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增强融合业态与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开发耕作体验、伴手礼等产品,让乡村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在地农产品扩大销售、提升品牌影响的重要契机。结合村庄特色资源设计当地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构建“线上+线下”的营销推广体系,促进消费引流。构建“景观游历+生态文旅+研学教育”多层次融合业态,增加亲子、研学等参与度高、体验性强的项目,打造沉浸式、“IP”化的乡村旅游新场景。
(三)加强数字建设,形成乡村旅游智慧生态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等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工作为乡村旅游智慧化带来更多可能。四川旅游业已出现加强旅游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乡村旅游智慧新生态的新趋向。在此过程中,需充分运用新技术,探索“科技+文旅+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智慧景区建设,一键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景点门票预订、在线游览、乡村农特产品购买、咨询投诉等需求。同时,通过大数据深度分析游客画像、线路热点、购物喜好等,进行精准营销,宣传当地景点的美景、美食、美品,扩大消费空间,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智慧化、智能化服务管理水平。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将雪亮工程、应急广播等与智慧旅游平台对接,强化乡村旅游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支撑。
(四)促进群众参与,鼓励当地村民劳动致富
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主体作用,应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农民稳定增收,鼓励群众参与到农旅产业中。通过提升基础设置和打造整村风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构建起“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机制,着力以旅富农,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多样化,拓宽增收富民路。促进集体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生产服务、参与资源流转谈判、引导投资众筹、发放分红福利等方式,优化利益联结,强化村集体和农户的参与分享,让村民共享乡村旅游发展成果,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简介
吕卓凡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刘胜男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村发展
张卓尧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村发展
龙 蓥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