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0版
艺术类专业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英琦 严 冉 高 敏 余自强
  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高校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艺术类专业贫困大学生因其经济条件、专业特点、学习方式、入校前管理模式等与其他专业学生存在差异,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突出。应把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借助各方力量,加强协作,深入学生内心,善于共情。从学生角度出发,理解学生处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成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中提出,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高校也将“心理育人”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育人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做好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拥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学生工作和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职责。本文从辅导员角度,探讨艺术类专业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艺术类贫困生心理现状分析
  本研究主要以心理普测结果为主,通过与学生谈心谈话、对学生工作的梳理以及与学生本人、班主任、任课教师交流的基础上,分析音乐类和舞蹈类共计37名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问题。
  (一)专业性别年级分布分析
  从专业分布来看,音乐类学生占到了75.68%,舞蹈类占24.32%,这与音乐类、舞蹈类专业特色差异有关系,其中,音乐类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尤其是乐器学习中经常处于安静状态,而舞蹈类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运动状态,这也与运动参与对改善大学生心理症状有良好
  [1]的促进作用的研究结论相符。 从性别分布来看,男生占35.14%,女生占64.86%。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困扰和心理疾病。就年级分布来说,一、二、三、四年级分别占43.24%、27.03%、8.11%、21.62%。首先,一年级学生出现心理困扰的人数最多,这与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发生变化有关。其次是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相对人数较少。
  (二)学生具体问题分析
  通过谈心谈话及日常关注,我们发现艺术类贫困生的心理困扰主要来源于学生自身、原生家庭、人际关系和学业困难四个方面。
  1、学生自身方面
  大部分艺术类学生从小接受音乐、舞蹈的熏陶,性格外向,感情丰富,思想活跃,创造力较突出,具有较强的个人魅力。但由于教育观念与招生考试升学制度差异,专业课占比更大,导致艺术类学生过于注重专业技能学习,容易出现文化课学习短板,重专轻文的现象严重。艺术类贫困生成长环境艰苦,自立能力强,有主见,较为独立。但也会因家庭贫困而自卑,这类学生自尊心较强、内心敏感,希望得到他人尊重,攀比心理较重。在家长说教及成长环境作用下,他们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因此对学业期望值高。大学生普遍在心理、思想各方面还不是特别成熟,缺乏情绪调节能力,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2、原生家庭方面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在良好的家庭中,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有心理困扰的音乐类、舞蹈类贫困生大多数原生家庭情况复杂。造成学生出现自卑、言语敏感等困扰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经济、家庭氛围、父母过度干预。
  (1)由家庭经济困难引起的焦虑心理。主要表现在家庭生意不景气,家人患病,家中同时有多个子女上学,经济方面较紧张。艺术类学生学费、购买乐器、乐器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