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专业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费用相对较高,学生担心家庭经济压力较大,从而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
(2)家庭氛围不和谐引起的心理困扰。根据普测和谈心谈话的结果,有13.51%的学生父母离异,学生本人跟随其中一方生活,或者父母双方都有新的家庭,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这类学生没有一个幸福稳定又健康的成长环境,被父母忽视,安全感严重不足,外在情绪暴躁易怒,而内心往往又极度的脆弱敏感。有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大学生更易产生恐惧、愤怒情绪、发生猜忌、推卸人格特征,恋爱心理更加趋向悲观。[2]8.1%的学生与父亲关系紧张且疏远,主要因父亲脾气暴躁,惩罚甚至体罚学生,学生不喜欢父亲的做事风格,和父亲沟通很少等。研究表明,父母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父亲教养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更大。[3]这类学生都表现出内心缺爱,性格极端,容易叛逆。
(3)父母过度干涉,保护欲强。主要表现在学生志愿填报方面,学生本人不喜欢家长选择的学校和专业,但考虑到学校的综合实力、毕业后就业问题,家长强制学生报考甚至更改学生志愿,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不高,进校后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甚至会出现叛逆、对抗心理。
3、人际关系方面
(1)与同学、舍友关系紧张。这种情况主要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中比较突出,一年级部分学生在入校前有被他人孤立的经历,在新环境中会出现害怕、紧张,不敢与他人交流的现象,同时学生容易出现因为不适应新学习方式而造成自身无法参与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自身心理发生不必要、不健康的变化。[4]二年级学生出现更多的是与舍友之间的矛盾,女生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个人性格、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等情况的不同,很容易爆发矛盾,学生缺乏处理人际矛盾的经验,容易将生活中的小矛盾加深、放大。经过一年相处,大家已不再陌生,在平时的交流交往中比一年级时更随意,加之感情冲动、情绪体验丰富,更容易产生冲突和不快,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
(2)恋爱关系处理不妥当。大学生对于爱情的深刻含义理解不正确,恋爱动机不端正,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极易出现矛盾,加之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极易造成恋爱的周期性中断,造成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自身受到伤害,萎靡不振。
4、学业困难方面
(1)课程方面。一是在专业课方面,音乐类学生压力更大,占到了24.32%,大部分学生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选择了艺术专业。因家庭经济困难,除了艺考培训之外基本没有学习乐器、声乐以及音乐理论的经历,在钢琴、声乐方面相对其他学生基础薄弱,专业知识、技能熟悉掌握速度较慢,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同时,这部分学生自尊心强,敏感,对老师、同学的评价格外关注,易出现焦虑、紧张的心理反应,形成自我否定,消极的心理困扰,甚至陷入抑郁状态。二是在文化课方面,主要是英语的学习。音乐和舞蹈类绝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进入大学后对英语的学习丧失了信心,担心英语考试不及格,产生焦虑情绪。
(2)各类考试。这一问题在四年级学生中表现突出,贫困大学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把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政策性岗位招考视为大学生就业的最佳选择,都想拥有一份稳定、社会地位高、生活有保障的工作。但因其高中期间重专轻文,文化课成绩平平,学习自主性不高,在教师资格证、公务员、事业编备考中有困难,从而产生心理失调、心理慌乱的问题。
艺术类贫困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1、重视入学教育
从学生入学开始常态化规范化做好心理普测工作,科学判断、筛查心理不适学生,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备后期持续关注,引导学生认识环境变化,积极调整状态,投入大学生活,出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做好教育和帮扶。
2、重视心理知识宣传
抓住心理健康宣传周、“5·25”心理健康节这些重要节点,设计心理沙龙、心理团辅、心理情景剧、知识竞赛、微视频、漫画大赛、专题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办法,介绍心理调适方法。
3、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多样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项细致复杂的人格塑造工程。[5]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开阔视野、发展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6]在学生活动设计中,可以发挥体育疏解压力、美育丰富精神温润心灵的作用,分年级、分班级开展趣味运动会、手工制作、宿舍文化节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同时增进同学之间、舍友之间的情感沟通。
(二)开展谈心谈话,深入沟通关注学生动态
辅导员要把握坚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相统一、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利用谈心教育的语气、谈心教育的神态、谈心教育的综合性技巧,针
(2)家庭氛围不和谐引起的心理困扰。根据普测和谈心谈话的结果,有13.51%的学生父母离异,学生本人跟随其中一方生活,或者父母双方都有新的家庭,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这类学生没有一个幸福稳定又健康的成长环境,被父母忽视,安全感严重不足,外在情绪暴躁易怒,而内心往往又极度的脆弱敏感。有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大学生更易产生恐惧、愤怒情绪、发生猜忌、推卸人格特征,恋爱心理更加趋向悲观。[2]8.1%的学生与父亲关系紧张且疏远,主要因父亲脾气暴躁,惩罚甚至体罚学生,学生不喜欢父亲的做事风格,和父亲沟通很少等。研究表明,父母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父亲教养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更大。[3]这类学生都表现出内心缺爱,性格极端,容易叛逆。
(3)父母过度干涉,保护欲强。主要表现在学生志愿填报方面,学生本人不喜欢家长选择的学校和专业,但考虑到学校的综合实力、毕业后就业问题,家长强制学生报考甚至更改学生志愿,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不高,进校后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甚至会出现叛逆、对抗心理。
3、人际关系方面
(1)与同学、舍友关系紧张。这种情况主要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中比较突出,一年级部分学生在入校前有被他人孤立的经历,在新环境中会出现害怕、紧张,不敢与他人交流的现象,同时学生容易出现因为不适应新学习方式而造成自身无法参与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自身心理发生不必要、不健康的变化。[4]二年级学生出现更多的是与舍友之间的矛盾,女生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个人性格、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等情况的不同,很容易爆发矛盾,学生缺乏处理人际矛盾的经验,容易将生活中的小矛盾加深、放大。经过一年相处,大家已不再陌生,在平时的交流交往中比一年级时更随意,加之感情冲动、情绪体验丰富,更容易产生冲突和不快,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
(2)恋爱关系处理不妥当。大学生对于爱情的深刻含义理解不正确,恋爱动机不端正,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极易出现矛盾,加之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极易造成恋爱的周期性中断,造成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自身受到伤害,萎靡不振。
4、学业困难方面
(1)课程方面。一是在专业课方面,音乐类学生压力更大,占到了24.32%,大部分学生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选择了艺术专业。因家庭经济困难,除了艺考培训之外基本没有学习乐器、声乐以及音乐理论的经历,在钢琴、声乐方面相对其他学生基础薄弱,专业知识、技能熟悉掌握速度较慢,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同时,这部分学生自尊心强,敏感,对老师、同学的评价格外关注,易出现焦虑、紧张的心理反应,形成自我否定,消极的心理困扰,甚至陷入抑郁状态。二是在文化课方面,主要是英语的学习。音乐和舞蹈类绝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进入大学后对英语的学习丧失了信心,担心英语考试不及格,产生焦虑情绪。
(2)各类考试。这一问题在四年级学生中表现突出,贫困大学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把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政策性岗位招考视为大学生就业的最佳选择,都想拥有一份稳定、社会地位高、生活有保障的工作。但因其高中期间重专轻文,文化课成绩平平,学习自主性不高,在教师资格证、公务员、事业编备考中有困难,从而产生心理失调、心理慌乱的问题。
艺术类贫困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1、重视入学教育
从学生入学开始常态化规范化做好心理普测工作,科学判断、筛查心理不适学生,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备后期持续关注,引导学生认识环境变化,积极调整状态,投入大学生活,出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做好教育和帮扶。
2、重视心理知识宣传
抓住心理健康宣传周、“5·25”心理健康节这些重要节点,设计心理沙龙、心理团辅、心理情景剧、知识竞赛、微视频、漫画大赛、专题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办法,介绍心理调适方法。
3、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多样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项细致复杂的人格塑造工程。[5]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开阔视野、发展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6]在学生活动设计中,可以发挥体育疏解压力、美育丰富精神温润心灵的作用,分年级、分班级开展趣味运动会、手工制作、宿舍文化节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同时增进同学之间、舍友之间的情感沟通。
(二)开展谈心谈话,深入沟通关注学生动态
辅导员要把握坚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相统一、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利用谈心教育的语气、谈心教育的神态、谈心教育的综合性技巧,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