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疆视域下推进新疆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考
乡村文化氛围,促进乡村团结进步、文明和谐;多渠道增强各民族互信,夯实情感基础,增强“民生三感”;提升村民文化素养,树立文明新理念,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文化润疆和乡村文化振兴的各项工作举措相辅相成、相得映彰,在互补作用的催化下产生巨大的政策叠加效应。
文化润疆视域下新疆乡村文化振兴取得的主要成效
新疆乡村文化振兴以“润”的方式对乡村各族群众滋润价值情感理念、涵养思想文化认知,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育人、以文聚力,极大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当前,新疆在全面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乡村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乡村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有效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筑牢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防线是新疆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保证。
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入人心。新疆广大农村依托第一书记、“访惠聚”②驻村工作队、“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干部、各级宣讲团(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多支力量,利用党团日、每周一升国旗、文化活动、农民夜校等多个场合,向村民宣传宣教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方针政策、利民惠民举措等,特别是宣讲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新疆发表的“8·26”重要讲话以鼓舞人心,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常态化推进。为提高基层干部群众与民族分裂势力作斗争的政治敏锐力和政治鉴别力,新疆广大农村持续开展新疆历史教育活动,通过切实可行的推动机制引导干部群众投身伟大斗争,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根”和“魂”的认同,积极培育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精神根脉。
三是主流舆论筑牢意识,主流文化广泛认同。新疆广大农村建强各类文化阵地,如红色教育基地、村史馆、农家书屋、文化大院、乡村大舞台等,用鲜明态度正本清源、用正确舆论凝聚共识,进一步筑牢舆论基础,营造和谐氛围。与此同时,村民对主流文化普遍自信,认同度持续攀升。例如,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村民每周都会轮流在“国旗下宣讲”,爱党爱国热情不断增强。再有,家家户户都张贴“感恩墙”,将农户收支情况、养老社保福利情况以及“清单制”“积分制”等村庄治理流程挂上墙,真实感受党和国家对农牧民的关怀。这是新疆广大农村的真实写照,切实维护起新疆基层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二)乡村思想道德文化水平明显提升
乡村要振兴,乡村民众的思想道德必须与之相匹配。加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力度是新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
一是持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疆广大农村着眼于树典型、立榜样,挖掘草根事迹,弘扬时代文明新风。近几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不断涌现出各类先进典型,其中包括3名“中国好人”,8名自治区及自治州道德模范。2023年,巴哈义古丽·尼合买提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四个100”最美志愿者称号。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疆引起强烈反响,生动诠释着道德的力量。
二是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在自治区党委高位推动下,“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成绩斐然,不断推动民族工作走深走实。“结对认亲”“关爱帮扶”“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为新疆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任务和经常性活动。随着走访和联谊活动持续拓展,彼此互动延伸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加深,在“润物细无声”中打通了民族团结“最后一公里”。自2016年活动展开以来,先后有120多万名干部与160多万户各族群众家庭结对认亲。2022-2023年,全疆在此项活动中涌现出了100个先进集体和500名先进个人,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唱响和美乡村主旋律,2023年,阿克苏地区阿热阿依玛克村率先打造全疆首个村级中华民族共同体“四基地一园区”品牌,③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六大习惯贵养成”专项文明行动,持续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截至2023年,全疆累计成功创建96个全国文明村镇、1294个自治区文明村镇、2367个地级文明村镇和3381个县级文明村镇。
四是积极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为提高各族村民文化素质,夯实教育基础,全疆加大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投入力度。在青壮年农牧民学习培训方面,县(市、区)开设93个“中心课堂”、村(社区)开设夜校分课堂1.02万个,2023年上半年培训169.28万人次。在拓展学习资源方面,截至2023年底,已开发各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材料、数字资源40多种。在站点建设方面,已建成147个站点,基本实现县市普通话测试站点
文化润疆视域下新疆乡村文化振兴取得的主要成效
新疆乡村文化振兴以“润”的方式对乡村各族群众滋润价值情感理念、涵养思想文化认知,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育人、以文聚力,极大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当前,新疆在全面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乡村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乡村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有效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筑牢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防线是新疆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保证。
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入人心。新疆广大农村依托第一书记、“访惠聚”②驻村工作队、“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干部、各级宣讲团(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多支力量,利用党团日、每周一升国旗、文化活动、农民夜校等多个场合,向村民宣传宣教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方针政策、利民惠民举措等,特别是宣讲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新疆发表的“8·26”重要讲话以鼓舞人心,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常态化推进。为提高基层干部群众与民族分裂势力作斗争的政治敏锐力和政治鉴别力,新疆广大农村持续开展新疆历史教育活动,通过切实可行的推动机制引导干部群众投身伟大斗争,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根”和“魂”的认同,积极培育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精神根脉。
三是主流舆论筑牢意识,主流文化广泛认同。新疆广大农村建强各类文化阵地,如红色教育基地、村史馆、农家书屋、文化大院、乡村大舞台等,用鲜明态度正本清源、用正确舆论凝聚共识,进一步筑牢舆论基础,营造和谐氛围。与此同时,村民对主流文化普遍自信,认同度持续攀升。例如,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村民每周都会轮流在“国旗下宣讲”,爱党爱国热情不断增强。再有,家家户户都张贴“感恩墙”,将农户收支情况、养老社保福利情况以及“清单制”“积分制”等村庄治理流程挂上墙,真实感受党和国家对农牧民的关怀。这是新疆广大农村的真实写照,切实维护起新疆基层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二)乡村思想道德文化水平明显提升
乡村要振兴,乡村民众的思想道德必须与之相匹配。加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力度是新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
一是持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疆广大农村着眼于树典型、立榜样,挖掘草根事迹,弘扬时代文明新风。近几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不断涌现出各类先进典型,其中包括3名“中国好人”,8名自治区及自治州道德模范。2023年,巴哈义古丽·尼合买提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四个100”最美志愿者称号。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疆引起强烈反响,生动诠释着道德的力量。
二是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在自治区党委高位推动下,“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成绩斐然,不断推动民族工作走深走实。“结对认亲”“关爱帮扶”“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为新疆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任务和经常性活动。随着走访和联谊活动持续拓展,彼此互动延伸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加深,在“润物细无声”中打通了民族团结“最后一公里”。自2016年活动展开以来,先后有120多万名干部与160多万户各族群众家庭结对认亲。2022-2023年,全疆在此项活动中涌现出了100个先进集体和500名先进个人,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唱响和美乡村主旋律,2023年,阿克苏地区阿热阿依玛克村率先打造全疆首个村级中华民族共同体“四基地一园区”品牌,③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六大习惯贵养成”专项文明行动,持续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截至2023年,全疆累计成功创建96个全国文明村镇、1294个自治区文明村镇、2367个地级文明村镇和3381个县级文明村镇。
四是积极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为提高各族村民文化素质,夯实教育基础,全疆加大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投入力度。在青壮年农牧民学习培训方面,县(市、区)开设93个“中心课堂”、村(社区)开设夜校分课堂1.02万个,2023年上半年培训169.28万人次。在拓展学习资源方面,截至2023年底,已开发各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材料、数字资源40多种。在站点建设方面,已建成147个站点,基本实现县市普通话测试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