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75版
四川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成效经验
组织评先定级和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提升;党组织引领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密切干群关系;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健全基层网络治理体系,建立网格管理机制,解决人民所急之事,夯实乡村治理基座,使得乡村不断焕发新气象。
  成都市郫都区安宁村充分发挥党员作用,用活用强微网格队伍及微网格党组织体系,以党建为引领,夯实网格化治理根基,常态化开展密切联系群众三固化工作,切实解决群众人民群众所急迫的事情。
  (二)城乡融合改善资源配置效率
  城乡融合发展是重塑城乡关系、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途径。四川省通过统一部署,打破城乡流动壁垒,完善公共服务配置,带动资源高效配置,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方式。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四川省牢牢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坚持纵横联动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全方位全要素支持衔接。同时,四川省按照城乡融合发展一体规划,以现代化多样化新需求为导向,抓住要素配置改革,高效合理分配资源。通过激活乡村土地资源、整合闲置集体资产、集聚城乡多元资本、加速人才资源双向流动等措施,引导村集体积极探索人才回乡渠道,做好回乡人才服务保障;通过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打破城乡教育分割格局;通过加强乡村卫生事业发展,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成都市蒲江县通过破除城乡二元壁垒,按照全域一盘棋、规划一张图思想,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建设,构建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融合、人城和谐的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格局。通过重组空间资源、依托地理区位优势、优化城镇空间形态等措施,实现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覆盖,打造了素有“中国绿茶第一乡”美誉的麟凤村。该村依靠3条茶海花径和3000亩茶海花田吸引了20多家市场主体,总共集聚了近3亿元投资,走上了富饶的乡村发展道路。
  (三)产业融合增强市场运行效率
  四川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多种产业融合,提升市场运行效率。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的联结,农村的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实现产业互动融合、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四川省鼓励村村融合、产业融合,做深做长产业链条,依靠系统施策、企业帮扶等手段,发展多层次多产业经济,持续推动乡村建设。在空间布局上,坚持成片布局连片建设,注重先行村引领作用和后续连片村的发展格局,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发展。
  此外,四川省还着力构建以资源融合为基础的产业空间形态,推进农业与旅游业、康养等深度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样化功能。应用数字农业技术、农业高新技术等培育现代农业生产新模式,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与农业信息的深度融合。简阳市在2023年完成宜机化改造、智慧农业物联建设、智能监测管理等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字化生产作业。并且还大力推进“中国桃花源”现代桃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围绕晚白桃文化,投资600万元打造“桃李连山”林盘、永明水乡林盘,培育3A级林盘景区,通过产业互动融合增强市场运行效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四)乡风培育提高农民参与效率
  培育现代文明乡风可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内在气质,还可以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参与感与自豪感。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精神富裕与物质富裕同等重要,因此必须要坚持现代精神文明同传承的天府农耕文化相结合,同农民群众的共同价值相结合,同农民群众日常生活所遵守的乡规民俗相结合,蕴养内在文明乡风气质。
  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中心建设,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农民群众发自内心意识到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带动农民群众更多地参与乡风建设;通过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建立乡史馆、文化广场、乡村文化站等多功能空间,打造乡村文化网络高地;划清传统礼俗与那些丑陋的村规民约界限,开展治理突出问题,引导农民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实现崇德向善,和美乡村。巴中市依托“巴文化中心、川陕苏区首府、晏阳初故里”三张文化名片,充实文化内涵,为城镇厚植文化底蕴,为景区充实文化内涵、为民宿添加文化韵味,为建设和美乡村注入文化动力。南江县西厢村村两委以传承精忠文化为导向,完善乡规民约,广泛开展家风、家教、家训学习,开展“道德银行”评比表彰,通过评选“西厢好人”典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培育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作者简介
  庞经滔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
  周攀青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村发展
  肖志娜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