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9版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广播“村村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新一轮的应急广播系统升级建设。截至2023年4月,重庆市已有35个区县建成区县级应急广播平台、2个区县正在建设应急广播平台,建成镇级平台916个、村级前端7830个,应急广播终端达6.82万组,户外大屏50个,覆盖8618个行政村(社区)。2021年全市累计播发信息25万条,形成了区县(自治县)、镇街、村三级“统一协调、安全传输、综合覆盖”的应急广播体系。同时,2021年底正式启动了市级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列入政务信息化项目成功立项,争取专项资金1000万元,计划2023年完成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实现国家、市、区县三级应急广播系统互联互通。[7]
  (二)涪陵区“村村响”工程建设情况
  1、涪陵区“村村响”工程建设历程
  重庆市涪陵区从2007年开始,以解决农村地区看电视听广播问题的“村村通”工程开始启动,经过四年的建设,于2011年完工,整个工程在全区588个行政村中,设置了4000多个终端,采用调频模拟加SCA方式传输,实现了农村地区的全覆盖。十多年来,“村村通”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21年,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等标准和规范要求,在原“村村通”工程的基础上,涪陵区基层应急广播“村村响”建成投入运行。升级后的“村村响”采用数字化方式传输,包括一个区级指挥中心,一个气象灾害发布中心,25个镇级播控中心,370余个村级播控平台,在全区422个村居的396个居民点设置了2414台广播终端(大喇叭),实现了除城区外所有集中居民点和村社重要区域的全覆盖。
  2、涪陵区“村村响”广播体现的优势
  “村村响”广播在广大农村的覆盖优势尤为明显。“村村响”广播大喇叭遍及涪陵各乡镇街道的422个村居的396个居民点,覆盖人群约60万人,是主流媒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舆论阵地,是宣传舆论抵达广大农村的“最后一公里”。
  “村村响”广播的被动收听、使用便捷的优势,在农村老年化趋势日渐严重,大量的留守老人没文化不识字,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浏览新闻的情况下凸显出来。听新闻听信息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既不花钱又不耽误事。大量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劳作的村民也可以一边劳动一边听大喇叭广播,听广播干活路两不误。
  极速准确的优势是“村村响”广播在农村地区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时独有的信息传播优势。不仅快速传播、精准抵达,并且无条件接受、无费用负担。疫情期间,涪陵区“村村响”大喇叭迅速及时地传达了疫情情况和防疫知识,普及防疫措施,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在紧急情况下获取准确信息,有效稳定村民情绪,沉着应对突发情况。
   优化“村村响”广播传播效果的路径
  “村村响”广播具有先天的传播优势,如何充分利用其覆盖广、传播快速准确、被动收听等优势,充分发挥“村村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提升其传播效果。可以从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对象几个方面着手。
  (一)深耕内容让“村村响”成为“优质响”
  “村村响”广播服务的对象集中于农村地区,听众的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广播内容,设置丰富的节目,让“村村响”不仅仅是让群众听得到的一个声响,而是大家听得懂、喜欢听的“优质响”。
  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打造的“乡村振兴大喇叭”节目是一档面向全区广大农村的对农广播节目。该栏目依托“涪陵区基层应急广播系统”的强大资源优势和广播“村村响”传输快、覆盖广,“大喇叭”直抵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传播优势,致力于全区的“乡村振兴”宣传工作,旨在为全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加油鼓劲,营造全区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中心除了新闻报道,还围绕乡村的五个振兴,设计了《大喇叭说法》《红色加油站》《健康你我他》等法治、时政、健康领域的特色节目。
  (二)持续发力让“村村响”形成“长期响”
  “村村响”广播的工作宗旨是战时应急,平时服务。在应急管理上乡村大喇叭的功能显而易见,但若要充分履行平时服务的职责,让群众听得懂、喜欢听还得实惠,就需要形成常规信息传播和节目播出范式。
  随着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各区域广播类融媒体正逐渐从“单方行动”转向为“多方联动”,合力打造融媒体信息传播新生态。[8]涪陵区融媒体中心对农广播节目“乡村振兴大喇叭”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段播出,每一个时段的播出内容各有侧重,早高峰时段转播上级台重要新闻节目,午高峰时段加强对农服务,晚高峰时段聚焦本地新闻热点。各时段宣传内容侧重不同,各有特色。今后还可以依托中心电视台和网络平台的常规节目,筛选适合“村村响”播放的内容,多方联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