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村民自治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济的理论、方针、政策,要关注本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发挥好先锋作用,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措施,积极宣传动员村民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当中。合作社等村经济组织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广泛调研,把握市场动态和趋势,为村集体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保驾护航”,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寻求对外合作,让村集体经济迸发出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要加强对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返乡创业者、乡贤能人等群体给予经济、政策优惠扶持,通过壮大农业、发展产业等措施,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强化村民主体地位,激发乡村发展潜能
强化村民主体地位,要尊重村民主体地位,让村民在参与自治和乡村振兴实践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激发和增强他们积极投身基层自治和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满足村民的需要,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要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意识和能力,重塑乡村文化认同,增强村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自觉关注、参与村公共事务;要增强村民议事、决事能力,对村民开展相关教育和培训,增强村民思考、交流、讨论的能力,让协商民主更加有效。要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发展充实力量,要进一步明确村委会、村民小组等开展村务的相关经费和成员的待遇,并增加养老保险等相关福利保障,提升“岗位”的吸引力;要大力宣传乡贤能人、致富能人等群体的先进事迹,营造在家致富、回乡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提升治理效能
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涉及多元主体利益,要求乡村这一场域内的全体成员共建共治共享。要培养村民共同体意识,从村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引导村民打破个体限制,增强其集体荣誉感,从而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增强村民凝聚力。政府部门要树立多元治理的理念,从传统的政府权威治理转向搭建多元参与治理平台,打造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要积极构建社会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通过乡村内外各类组织的协作,打造充满活力,更加包容、开放的乡村治理格局。要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契机,充分利用乡村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深挖乡贤先进事迹、红色资源等,讲好乡村故事,推动乡村传统文化回归,营造乡村公共性,打造乡村文化共同体,不断增强村民对农村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村民从内心深入热爱家乡、投身建设家乡,提升治理效能。
结 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有助于夯实乡村振兴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同时,乡村振兴对村民自治提出了新要求,赋予村民自治新的使命和担当,要掌握村民自治发展规律,把握发展趋势,正视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创新,切实提升村民自治效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4/29/c_1127393923.htm。
[2]王晓毅:《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的保障》,载《人民论坛》,2022(5):44-46页。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4]岑朝阳、肖香龙:《乡村振兴战略中“五个振兴”实施路径研究综述》,载《领导科学论坛》,2021(10):49-56页。
[5]王海波:《合寨村首创“村民自治”:焕发乡村治理新活力》,载《当代广西》,2021(Z2):32-33页。
[6]广西玉林:《“千村换届”实现一降五升“万名村官”率先履新赋能》,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http://mzt.gxzf.gov.cn/zwdt/sxxw/t12846581.shtml。
[7]贺雪峰:《土地与农村公共品供给》,载《江西社会科学》,2009(1):19-24。
[8]龙云:《自治下移与行政下沉:村庄治理自治性和行政化的调节与平衡》,载《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1(2):50-58+154页。
[9]刘锋、陈兴元:《产业振兴:村集体产业主体的融合发展机制分析——以安龙县红旗村发展红托竹荪产业为例》,载《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8-74页。
作者简介
颜 娇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政政策理论研究
邱芬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政策研究中心管理七级干部,研究方向为民政政策理论研究
(三)强化村民主体地位,激发乡村发展潜能
强化村民主体地位,要尊重村民主体地位,让村民在参与自治和乡村振兴实践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激发和增强他们积极投身基层自治和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满足村民的需要,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要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意识和能力,重塑乡村文化认同,增强村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自觉关注、参与村公共事务;要增强村民议事、决事能力,对村民开展相关教育和培训,增强村民思考、交流、讨论的能力,让协商民主更加有效。要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发展充实力量,要进一步明确村委会、村民小组等开展村务的相关经费和成员的待遇,并增加养老保险等相关福利保障,提升“岗位”的吸引力;要大力宣传乡贤能人、致富能人等群体的先进事迹,营造在家致富、回乡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提升治理效能
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涉及多元主体利益,要求乡村这一场域内的全体成员共建共治共享。要培养村民共同体意识,从村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引导村民打破个体限制,增强其集体荣誉感,从而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增强村民凝聚力。政府部门要树立多元治理的理念,从传统的政府权威治理转向搭建多元参与治理平台,打造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要积极构建社会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通过乡村内外各类组织的协作,打造充满活力,更加包容、开放的乡村治理格局。要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契机,充分利用乡村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深挖乡贤先进事迹、红色资源等,讲好乡村故事,推动乡村传统文化回归,营造乡村公共性,打造乡村文化共同体,不断增强村民对农村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村民从内心深入热爱家乡、投身建设家乡,提升治理效能。
结 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有助于夯实乡村振兴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同时,乡村振兴对村民自治提出了新要求,赋予村民自治新的使命和担当,要掌握村民自治发展规律,把握发展趋势,正视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创新,切实提升村民自治效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4/29/c_1127393923.htm。
[2]王晓毅:《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的保障》,载《人民论坛》,2022(5):44-46页。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4]岑朝阳、肖香龙:《乡村振兴战略中“五个振兴”实施路径研究综述》,载《领导科学论坛》,2021(10):49-56页。
[5]王海波:《合寨村首创“村民自治”:焕发乡村治理新活力》,载《当代广西》,2021(Z2):32-33页。
[6]广西玉林:《“千村换届”实现一降五升“万名村官”率先履新赋能》,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http://mzt.gxzf.gov.cn/zwdt/sxxw/t12846581.shtml。
[7]贺雪峰:《土地与农村公共品供给》,载《江西社会科学》,2009(1):19-24。
[8]龙云:《自治下移与行政下沉:村庄治理自治性和行政化的调节与平衡》,载《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1(2):50-58+154页。
[9]刘锋、陈兴元:《产业振兴:村集体产业主体的融合发展机制分析——以安龙县红旗村发展红托竹荪产业为例》,载《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8-74页。
作者简介
颜 娇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政政策理论研究
邱芬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政策研究中心管理七级干部,研究方向为民政政策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