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97版
新时代边疆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探析
    新建成的村民综合活动中心一角

为政治引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主阵地。
  制度建设方面,以落实“八项制度”(党日制度、会议制度、党课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发展党员制度、联系群众制度、民主(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为保障,以努力实现“五好”最终目标(思想政治工作好、领导班子建设好、党员作用发挥好、规章制度建设好、牧民群众反映好)为导向,察布乡基层党建工作的体系框架得到完善,为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有序、合理运转提供了坚强保障,切实提高党的基层执政能力。
  首先,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察布乡通过换届选举,切实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提高村级班子素质、巩固党在农牧区的执政基础。例如,察布乡在基层“两委”换届工作中,下大力气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注重从符合条件的现任村干部、乡村振兴专干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致富能人、大学生村官、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医村教、本村离退休公职人员等优秀党员中物色人选。同时明确规定村“两委”班子职数,推动班子结构的科学合理,对优化班子年龄、学历等结构也提出明确要求,提出每个村“两委”班子中至少有1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兼任团支部书记),提高大学生、退役军人进入“两委”班子比例。
  其次,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在持续推进“三会一课”制度,抓好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基础上,察布乡每年定期组织农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对其他农村党员干部,也按照每年至少一次的要求开展普遍轮训,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政治理论水平有所提高。此外,各村“两委”干部必须定期接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培训、学习以及考核,并将其作为工作业绩和个人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越来越成为基层党员干部的共识。
  最后,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动力。作为进藏英雄先遣连光荣历史的见证地,西藏阿里地区结合当地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以“藏西先锋·红色阿里”“羌塘腹地、红色改则”等为主题的党建品牌,持续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察布乡也立足自身特点开展“五彩察布·和谐之乡”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并在各个村党支部按照“一村一品”要求创建特色党建品牌,以创建党建品牌示范村为载体,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维护稳定、民生改善、生态保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基层综合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作为反分裂斗争的桥头堡、民族团结的工作队、群众致富的带头人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亮点颇多。
  首先,察布乡全面推行“党员+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积极拓宽精准扶贫发展思路。通过整合察布乡13家零散合作组织,采取村集体入股和个人入股模式运作模式,牵头成立了察布乡嚓如噶玛扶贫开发公司。公司下设批发部、运输队、养护队、施工队、招待所等,参股人数1134户4058人,2018年正式投入运营,当年即实现纯收入195万元。
  其次,积极采用“双流转联户放牧,解决剩余劳动力”的脱贫模式,有效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察布乡以“构建新型牧业经营体系,促进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推广草场入股、牲畜入股、合作经营等模式推动牧区改革。例如,察布乡扎美仁村的联户放牧通过牲畜入股、党员捐赠模式运营,参与群众21户68人,2018年实现畜产品收入6.6万元,解放剩余生产力8个,实现劳务创收7.9万元。②通过重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联户放牧”模式成为了察布乡精准扶贫的得力措施。
  最后,千方百计扩大农牧民的收入渠道,扶持农牧民增收创收。作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察布乡通过设立生态就业岗位,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生态扶贫岗位重点对象,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精准脱贫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2018年,察布乡设立林业系统生态保护岗位、草原监督员岗位、水生态保护和村级水管员岗位、地质灾害群防群测岗位等不同类型的生态就业岗位1240个,其中592个岗位分配给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48个岗位分配给了农村低收入人口。为增强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