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初探
养老服务,包括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选择,但在覆盖面和深度方面具有局限性。总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变迁,传统的养老模式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新兴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因其综合性和可持续性特点,能够顺应我国积极老龄化发展需要,有望成为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主流模式。与传统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单一养老模式不同,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通过社区提供平台,整合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等各方资源,构建专业化、多元化、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其特点在于:
一是可接受度高。其体量轻巧,兼具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优点,有效解决了传统养老机构用地难的问题,且因离家近而更易被老年人接受,为居家养老提供了社区服务支撑,也为应对中国社会深度老龄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二是参与主体多元。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多元社会力量参与达到资源共享,联动协调的多元养老模式,突破了传统养老服务模式中家庭成员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限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政府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协作、整合社区资源实现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协作,提供社会化平台、社会支持网络以及整合社区资源等全面的养老服务,有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化社会的多元养老需要。
三是养老服务多样。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区内建立服务中心或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养老服务。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实现了机构与家庭功能的互补,并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方式。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对既有养老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有助于缓解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的现实困境,也已成为各地探索实践养老服务供给时的重要选择。
(三)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失能、半失能、空巢等特殊老年人群增加,传统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模式无法满足社区老人日益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鼓励与支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
上海是国内最早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地区之一。2005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提出“9073”养老模式,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这一模式一经提出,受到全国各地各级民政部门的高度关注。但“9073”模式在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两种模式之间存在模式功能界定不清、服务供给不明确等问题。为此,上海积极探索构建居家、社区、机构三种养老服务模式融合发展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如何形成有机协调机制,联动发展提高养老服务模式质量。2014年,上海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因地制宜兴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构建多层次社会养老体系。上海率先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试点工作,依托“长者照顾之家”和“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探索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融合的“机构嵌入式”养老服务,形成国内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雏形。
2016年后,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这一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在全国范围得到推广,并在各地因地制宜形成多种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如北京市根据上海市“9073”养老模式提出“9064”养老格局,并相继出台《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意见》《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规划(2016-2020年)》,规范引导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以“养老服务驿站”为载体推进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将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深度结合,畅通社区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石家庄以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民营社区照护中心运营发展,构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多元化服务模式;重庆市以政府为主导,利用社区空置房屋进行适老化改造探索社区嵌入养老服务模式。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最早开始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的城市之一,近年来一直将“社区嵌入式养老”的服务模式的发展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符合成都实际的养老模式,在养老服务方面获得了显著进展。
成都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发展概况
(一)发展背景与政策演进
成都人口老龄化呈现“三高一快”特征,即老年人口占比高、高龄老人占比高、老年抚养比高、老龄化增长速度快。2018年,四川省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1181.9万人,占人口总量14.17%,比全国高2.23个百分点,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对养老服务需求更高。
新兴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因其综合性和可持续性特点,能够顺应我国积极老龄化发展需要,有望成为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主流模式。与传统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单一养老模式不同,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通过社区提供平台,整合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等各方资源,构建专业化、多元化、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其特点在于:
一是可接受度高。其体量轻巧,兼具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优点,有效解决了传统养老机构用地难的问题,且因离家近而更易被老年人接受,为居家养老提供了社区服务支撑,也为应对中国社会深度老龄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二是参与主体多元。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多元社会力量参与达到资源共享,联动协调的多元养老模式,突破了传统养老服务模式中家庭成员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限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政府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协作、整合社区资源实现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协作,提供社会化平台、社会支持网络以及整合社区资源等全面的养老服务,有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化社会的多元养老需要。
三是养老服务多样。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区内建立服务中心或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养老服务。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实现了机构与家庭功能的互补,并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方式。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对既有养老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有助于缓解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的现实困境,也已成为各地探索实践养老服务供给时的重要选择。
(三)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失能、半失能、空巢等特殊老年人群增加,传统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模式无法满足社区老人日益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鼓励与支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
上海是国内最早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地区之一。2005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提出“9073”养老模式,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这一模式一经提出,受到全国各地各级民政部门的高度关注。但“9073”模式在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两种模式之间存在模式功能界定不清、服务供给不明确等问题。为此,上海积极探索构建居家、社区、机构三种养老服务模式融合发展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如何形成有机协调机制,联动发展提高养老服务模式质量。2014年,上海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因地制宜兴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构建多层次社会养老体系。上海率先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试点工作,依托“长者照顾之家”和“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探索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融合的“机构嵌入式”养老服务,形成国内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雏形。
2016年后,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这一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在全国范围得到推广,并在各地因地制宜形成多种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如北京市根据上海市“9073”养老模式提出“9064”养老格局,并相继出台《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意见》《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规划(2016-2020年)》,规范引导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以“养老服务驿站”为载体推进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将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深度结合,畅通社区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石家庄以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民营社区照护中心运营发展,构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多元化服务模式;重庆市以政府为主导,利用社区空置房屋进行适老化改造探索社区嵌入养老服务模式。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最早开始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的城市之一,近年来一直将“社区嵌入式养老”的服务模式的发展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符合成都实际的养老模式,在养老服务方面获得了显著进展。
成都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发展概况
(一)发展背景与政策演进
成都人口老龄化呈现“三高一快”特征,即老年人口占比高、高龄老人占比高、老年抚养比高、老龄化增长速度快。2018年,四川省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1181.9万人,占人口总量14.17%,比全国高2.23个百分点,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对养老服务需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