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3版
重庆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成效、挑战与建议
2161辆,在机场、火车站、客运站等公共场所为老年人设置专席以及绿色通道,便利老年人出行。
  二是老年群体社会参与感不断增强。推动老年大学向街道、社区延伸,全市建成老年大学65所、乡镇(街道)老年学校324所、社区老年教学点1032个。成立重庆老年科技大学,服务提升老年人科学素质。建立“桑榆尚学”老年教育公众号,基本建成4大门类、近150门核心课程的线上线下教育课程体系。落实老年优待政策,老年人参观文物建筑、博物馆实行门票减免。开展“银发关爱”专项行动,开展“银龄讲学”“银龄助医”等系列“银龄行动”,招募退休教师、医生到基层服务。65万老年人志愿者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三是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更加浓郁。深入社区开展“家和”养老艺术节、社区百家宴、长寿宴等各类活动,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抚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开展老年健康、人口老龄化国情宣讲、智能技术使用培训等多样化活动,大力培育爱老助老社会风尚。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75个,69家单位和69名个人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推出“孝老爱亲重庆好人”先进典型116名、道德模范11名,持续弘扬孝老爱亲、老有所养的美德善行。
  重庆发展银发经济面临的现实挑战
  当前,重庆银发经济总体仍处于培育发展初期,消费需求尚未激活、产品供给质量不优、企业研发创新乏力、产品和服务标准有所缺失等问题较为突出,亟待加以解决。
  一是消费需求尚未激活。目前养老领域消费态势总体仍较疲软,部分养老服务机构价格与消费能力呈现倒挂现象,已成为制约老年人扩大消费的重要原因。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我国银发经济总规模占全国GDP比重仅为6%,与全市18.3%的老年人口占比相比,②银发经济市场发展仍有较大空间,银发消费的需求潜力尚未真正激发出来。
  二是产品供给质量不优。目前,全市银发经济产业主要集中在老年用品制造和养老服务两大行业。从生产端来看,全市适老化食品生产处于有机绿色农产品的初级加工阶段,银发电子终端产品主要还是廉价、低端的老年机型。全市拥有康复器具等领域生产企业100余家,主要分布在巴南区、大足区和永川区,但是与河南安阳市、河北衡水市等康复器具生产集聚地相比,老年用品企业主体少、规模小,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代表产品和区域品牌。
  三是企业研发创新乏力。银发制造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新型行业,对技术成本投入要求较高。目前,全市康复器具产业主要集中在工艺相对简单的物理治疗设备或高耗材产品,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老年用品仍多依靠进口。调研显示,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领域目前实施严格的监管、注册审批流程,市场准入门槛高,企业研发投入意愿相对不足。
  四是产品和服务标准有所缺失。银发经济缺乏完善的产业体系,市场准入制度尚不健全。目前已出台的银发经济或老龄产业政策多强调加强规划引导,而具体的老年用品行业标准等配套支持政策上还存在不足,导致市场上保健品、中医诊疗、投资养老等领域“鱼龙混杂”的现象较为突出。
  重庆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重庆亟需把握银发经济发展机遇,增加有效的制度供给,加快推动全市银发经济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
  (一)聚焦产业“规模化”,确立打造银发经济先行区战略定位
  充分发挥重庆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确立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银发经济先行区战略定位,率先在银发制造、银发创新和银发颐养赛道上发力争取占据领先地位,推动银发经济产业规模不断提升。
  一是打造全国重要的银发制造基地。以医疗器械制造与智慧健康养老终端消费产品制造为重点,夯实重庆作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银发制造功能。紧扣银发制造的重大项目平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创新、应用新场景等,面向全球适时发布一批产业发展机会清单,创造投资机会,推动银发制造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二是打造西部领先的银发创新高地。深入推进银发经济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银发经济领域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健全完善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突出生物技术和适老化智能创新引领,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主体培育、科技人才引进、创新基地支撑的银发创新生态。
  三是打造国际知名的银发颐养胜地。以大健康产业构建的全产业链和大生态体系为重要依托,深挖“颐养”潜力,推动养生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教育、体育等业态融合发展,不断拓展颐养跨界融合场景。创新发展健康养老智慧智能新模式新业态,推动森林康养游、运动康养游、中医药养生游、温泉康养游提档升级和品牌塑造。
  (二)聚焦产业“集群化”,构建“一核多极”园区总体布局
  2024年国办1号文中明确提出要在京津冀、长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