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成效、挑战与建议
研学链条初步形成。
二是重点园区建设亮点纷呈。两江新区水土生物医药创新基地引进和培育了复创医药、药友制药、海扶医疗、博腾制药等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重点企业超150家。重庆高新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引进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研究院、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等科研机构,集聚了赛诺生物、迈德凯医药、高晋生物、明道捷测等13家生命科技企业。持续开展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大足区引进重智机器人、喆氏科技等康复辅助项目12个,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清华大学等17家机构联合研发全自动洗澡机、电动坐厕轮椅等专利康复设备20多项;永川区成功引入普康集团等康复辅助器具行业龙头企业,正加快建设生产基地及医疗器械产业园。南川、石柱、武隆等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显效。
(三)开放合作水平持续提升
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契机,扩大健康医疗领域对外开放,放宽养老外资准入门槛,银发服务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国际合作持续深化。全市建成中外合资养老机构5家。引入新加坡先进照护理念和服务体系,创新“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落地全市首个“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医疗养老项目——宜康百龄帮养老服务中心,成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项目和深化“一带一路”康养领域合作创新示范项目。首家中外合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重庆中新肿瘤医院开诊运营,首家全外资综合性国际医院——重庆莱佛士国际医院建成营业。加强中医药开放合作,成功创建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2个,建设中国(重庆)-巴巴多斯中医药中心,重庆中医院连续两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海外中心建设项目资助,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开发跨境商业医疗保险产品,成功推出平安健康、复星联合等6款具有跨境医疗服务功能的保险产品。
二是国内合作纵深推进。签署《川渝民政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川渝两地区域内养老服务协作协商机制,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健康养老职教集团,在全国先试先行实施川渝两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资金定期结算。上海交大在重庆布局的首个数字医学方向的科研合作及成果转化平台——重庆国际生物城数字医学联合技术中心落成投用。重医附二院依托张江生物银行、西南干细胞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正加快探索构建干细胞生物技术研用新模式。
三是对外展示平台不断完善。连续成功举办十七届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获评“中国十佳品牌展会”,历届展会共吸引17个国家、34个省市、6000余家单位来渝参展参会,展览总面积突破35万平方米。
(四)改革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各类发展障碍壁垒,推动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破除制约银发经济发展的壁垒和障碍,产业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一是养老服务改革成效显著。加快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8个区县成功纳入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其中九龙坡区、大足区、渝北区等经验做法入选全国试点工作优秀案例。实施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11个区县先后纳入试点支持范围。深入开展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国家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全市投保人数超过1.5万人,累计保费超过5000万元。持续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试点区域由最先的大渡口、巴南、垫江、石柱等4个区县扩大到全市所有区县,参保人数达到近800万,享受长护险待遇的重度失能和重度残疾人员已超过2.4万人。
二是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涉及生命健康相关研发平台加快集聚,建成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200余家,其中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家。依托重庆医科大学、两江药物研发中心等重点院校和企业培育了健康产业类众创空间17家,成立了重庆老年科技大学,大健康产业学院正加快筹建。依托现有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立辐射全市及中西部网络平台35个,建成高血压专病、血管外科学、检验医学等专科医联体5家,编制老年慢病诊疗适宜技术标准化操作规程18部,推广基层适宜技术100余项,覆盖全市所有区县。
三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加快推进智慧养老发展,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企业205家、街道342条、基地86个。推行“潮汐式”医疗援助新模式,每年特选派专家100余名精准帮扶避暑康养景区,有效缓解了景区旺季医疗资源紧缺问题。
(五)老年友好社会加快建设
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聚力提升城市设施适老度、老年群体参与感,全方位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
一是城市公共设施适老度持续提升。全市有序推进6069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45万户;配套建设适老化及无障碍设施2000余处,加装电梯4700余部。对2万余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持续改善居家养老环境。对中心城区2900公里人行道进行“微整形”,设置轮椅坡道1.3万处、扶手1600余处,对252座人行天桥、117个地通道安装电梯。投入一级公交踏步车
二是重点园区建设亮点纷呈。两江新区水土生物医药创新基地引进和培育了复创医药、药友制药、海扶医疗、博腾制药等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重点企业超150家。重庆高新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引进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研究院、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等科研机构,集聚了赛诺生物、迈德凯医药、高晋生物、明道捷测等13家生命科技企业。持续开展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大足区引进重智机器人、喆氏科技等康复辅助项目12个,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清华大学等17家机构联合研发全自动洗澡机、电动坐厕轮椅等专利康复设备20多项;永川区成功引入普康集团等康复辅助器具行业龙头企业,正加快建设生产基地及医疗器械产业园。南川、石柱、武隆等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显效。
(三)开放合作水平持续提升
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契机,扩大健康医疗领域对外开放,放宽养老外资准入门槛,银发服务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国际合作持续深化。全市建成中外合资养老机构5家。引入新加坡先进照护理念和服务体系,创新“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落地全市首个“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医疗养老项目——宜康百龄帮养老服务中心,成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项目和深化“一带一路”康养领域合作创新示范项目。首家中外合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重庆中新肿瘤医院开诊运营,首家全外资综合性国际医院——重庆莱佛士国际医院建成营业。加强中医药开放合作,成功创建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2个,建设中国(重庆)-巴巴多斯中医药中心,重庆中医院连续两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海外中心建设项目资助,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开发跨境商业医疗保险产品,成功推出平安健康、复星联合等6款具有跨境医疗服务功能的保险产品。
二是国内合作纵深推进。签署《川渝民政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川渝两地区域内养老服务协作协商机制,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健康养老职教集团,在全国先试先行实施川渝两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资金定期结算。上海交大在重庆布局的首个数字医学方向的科研合作及成果转化平台——重庆国际生物城数字医学联合技术中心落成投用。重医附二院依托张江生物银行、西南干细胞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正加快探索构建干细胞生物技术研用新模式。
三是对外展示平台不断完善。连续成功举办十七届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获评“中国十佳品牌展会”,历届展会共吸引17个国家、34个省市、6000余家单位来渝参展参会,展览总面积突破35万平方米。
(四)改革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各类发展障碍壁垒,推动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破除制约银发经济发展的壁垒和障碍,产业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一是养老服务改革成效显著。加快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8个区县成功纳入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其中九龙坡区、大足区、渝北区等经验做法入选全国试点工作优秀案例。实施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11个区县先后纳入试点支持范围。深入开展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国家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全市投保人数超过1.5万人,累计保费超过5000万元。持续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试点区域由最先的大渡口、巴南、垫江、石柱等4个区县扩大到全市所有区县,参保人数达到近800万,享受长护险待遇的重度失能和重度残疾人员已超过2.4万人。
二是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涉及生命健康相关研发平台加快集聚,建成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200余家,其中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家。依托重庆医科大学、两江药物研发中心等重点院校和企业培育了健康产业类众创空间17家,成立了重庆老年科技大学,大健康产业学院正加快筹建。依托现有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立辐射全市及中西部网络平台35个,建成高血压专病、血管外科学、检验医学等专科医联体5家,编制老年慢病诊疗适宜技术标准化操作规程18部,推广基层适宜技术100余项,覆盖全市所有区县。
三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加快推进智慧养老发展,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企业205家、街道342条、基地86个。推行“潮汐式”医疗援助新模式,每年特选派专家100余名精准帮扶避暑康养景区,有效缓解了景区旺季医疗资源紧缺问题。
(五)老年友好社会加快建设
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聚力提升城市设施适老度、老年群体参与感,全方位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
一是城市公共设施适老度持续提升。全市有序推进6069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45万户;配套建设适老化及无障碍设施2000余处,加装电梯4700余部。对2万余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持续改善居家养老环境。对中心城区2900公里人行道进行“微整形”,设置轮椅坡道1.3万处、扶手1600余处,对252座人行天桥、117个地通道安装电梯。投入一级公交踏步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