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4版
重庆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
    重庆陆海新通道

纽的城市,对外开放的功能与角色日益丰富,除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外,还同时承担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信息枢纽、国际会展名城、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等一系列重要的开放职能建设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4月更是明确提出建设“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新定位。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新定位既是对重庆既有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认可,更赋予重庆以更高、更广、更系统的使命要求。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战略定位必然要求整合既有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肩负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国际交往中心、陆海新通道、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欧(重庆)班列、综合交通枢纽等各类各级开放平台、开放通道和开放举措,要求重庆在西部地区全方位制度性开放中发挥更大更加基础的支撑、引领和辐射的作用。
  (二)着力强化创新人才培养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重庆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是持续实施高等院校一流学科攀登计划。高等教育是创新发展的龙头,重庆积极推进国家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扩大长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生院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强化“双一流”方阵,大力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晋位争先,遴选一批学科基础好、特色优势突出的高校,打造“双一流”建设第二梯队。强化激励约束,引领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深化“四新”高校建设,建强30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动力。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对接产业链“卡点”和“卡脖子”攻关项目,通过“揭榜挂帅”“企业出题”等模式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引导校企院所共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推动创新策源能力实现量级跨越。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加快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所有制、科研成果评价改革创新。二是着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深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构建部市协同推进机制,统筹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和技能型社会建设试点,推进“双高”“双优”计划,一体设计实施国家、市级第一轮“双高”“双优”计划绩效评价和新一轮项目遴选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推进全市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三是强化优质人才培育。探索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将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建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一流核心教材、一流核心实践项目;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419”计划,建好用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完善适应产业链、创新链的人才链。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三)增强金融服务现代制造业的系统化能力
  重庆市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持续强化对“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金融支持,大力促进现代制造业和金融资源融合发展。为全面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强化政银企合作、上市服务、融资增信、统筹协同、督导评价等“五大工作机制”,紧扣融资渠道、金融服务、支持政策等重点内容,系统构建了“1+7+X+N+5”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投融资服务体系。即1个方案,着力构建完善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投融资服务行动方案,不断迭代升级。7种渠道,着力打通重庆制造业银行信贷、基金、担保、保险、发债、租赁、上市等7种投融资渠道。“X”,即若干类别金融产品与服务,充分发挥有效市场作用,着力引导金融机构结合重庆制造业特点持续创新银行信贷、产业链金融、债券产品、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N”,即若干项投融资配套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作用,积极实施重庆市制造业企业技改专项贷款贴息、基金投资、上市奖补、转贷应急、风险兜底等投融资配套政策。“5”,即5项服务机制,包括健全政银企合作、上市培育、融资担保、统筹协调、督导评价5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投融资服务协同推进机制。
  作者简介
  康 庄 重庆社会科学院财政与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技术经济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