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3版
云南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挑战和突破路径
王献霞 宋 媛 张体伟
◎2023年度云南省决策咨询研究课题“云南高质量建设农业强省研究”阶段性成果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创新的管理理念,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质量的优化以及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的新型生产力。本文基于当前学者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路径剖析,分析云南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面临的五大现实困境,并提出五大突破路径。

  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西部省份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云南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总遵循总指引,全面落实大保护、大开发、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强化举措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动全省社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农业是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农业的优势和短板都较为明显,有必要分析其现实基础,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为西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累理论和实践经验。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路径选择
  (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相关专家认为,这一论述“不仅是生产力的理论创新,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创新”。[1]而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是“新”和“质”。高鸣等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对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以及产业量上的组织、分工和协作进行创新性转化,进而在农业领域和乡村地区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3]龚斌磊等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农[4]业强国建设的核心驱动力。[2]姜长云基于农业作为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概念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论述,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概括为“是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依托,以建设农业强国、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为导向,基于农业及其关联产业链供应链属性和发展要求,以科技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及其互动为发展表征,实现农业及其关联产业链供应链生产力要素品质属性及其质态组合的突破性升级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创新起主导作用,以新农人或新装备、新资本、新组织、大数据等新的生产力要素融入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为先导,以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为典型形式,以实现涉农生产力要素品质属性及其优化组合的突破性升级为基本内涵,以提升涉农生产力系统功能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标志,体现农业及其关联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要求、代表涉农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新型生产力质态。”[5]罗必良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总结为:以高素质劳动力为主体特征,以颠覆性创新为技术特征,以多要素渗透融合为配置特征,以农业边界突破与产业链条延伸为结构性特征,以数智化和绿色化转型为形态特征。[6]
  (二)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立足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提出的创新性经济概念,是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当前学界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有两个方向的研究进路。
  一是将农业看作是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一部分,用新质生产力对其赋能。[7]二是在农业内部培育发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