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4版
云南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挑战和突破路径
质生产力。高帆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取决于产业“三力”:产业形态重构力、产业结构重塑力、产业跃升支撑力,新时代随着我国农业的市场需求、生产方式、流通体系在发生深刻变革,农业内部也存在新质生产力生成的逻辑。[8]姜长云认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既有新质生产力的一般性特点,也有其特殊性。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过程实质上是推动生产力由量变向质变跨越式转变的过程,其基本要求为创新驱动、以人为本、绿色低碳、融合赋能、链网联动和强产兴农。[9]刘志彪从传统产业改造角度,提出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在降成本、调结构、增效率、提质量、保安全等方面对农业现代化的赋能效益。罗必良认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方向是从传统要素到重构基要函数的根本性转变;从能源农业到数智农业的跨越性提升;从种子技术到“五良法”的匹配性延伸;从大食物观到大国土资源观的创新性配置;从食物生产到农业功能的突破性转型;从农民队伍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系统性培育。[10]
  云南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困境及挑战
  近年来,云南农业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作为后发展和欠发达省份,其他省份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云南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基础仍然薄弱,面临诸多挑战。
  (一)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待提升
  云南乡村产业存在产业层次低、产业链和价值链短、经济效益相对低下、资源利用较为粗放等问题,呈现出农业质量效益总体不高,与全国差距不断拉大之势。
  1、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区域差异大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指标是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11]云南省农业的这两个指标都较低,且州(市)之间差异大。2022年,云南亩均第一产业增加值和亩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为3750.95元和6204.03元,在全国分别居第17位和第19位,总体靠后,与居全国第1位的海南相比差距分别为2.67倍和2.55倍,与居西部第1位的广西相比,差距分别为21个百分点和18.89个百分点;且16个州(市)之间的差距在3倍左右,亩均农林牧渔业产值和亩均第一产业增加值最高的西双版纳州分别比最低的文山州高出3.63倍和3.55倍。
  2022年,云南劳均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为32751.02元和54169.80元,分别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48%和61.31%,在全国均居第28位,仅高于山西、西藏和甘肃三省(区);尽管16个州(市)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仍相差2倍多,劳均农林牧渔业产值和劳均第一产业增加值最高的楚雄州分别比最低的迪庆高出2.58倍和2.52倍。
  2、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低
  突出表现为第一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低,仍然以传统产业、出售原料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的空间大,但难度也不小,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涉农第二产业发展水平不高,2012-2022年,全省农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分别为6.68%和9.49%,但轻工业年均增速仅为4.35%;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8.71%上升到23%、上升了4.29个百分点,但轻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却由30.54%下降到24.50%、下降了6.04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处于较初级发展阶段,使得云南农业得不到来自工业的强大拉动作用。涉农第三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能够有效带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农业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带动能力较弱,农产品仓储物流、农村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等发展严重滞后。
  3、“云系”“滇牌”品牌效益尚不明显
  2022年,云南粮食之外的13个重点优势产业中,蔬菜和茶叶的亩产值分别为4081.62元和2743.10元,仅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9.06%和56.74%,蔬菜亩产值仅分别相当于广西、四川、贵州的70.25%、41.83%和59.36%,茶叶亩产值分别仅相当于上述省份的57.77%、94.02%和93%;中药材亩产值达到了10918.11元,虽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28个百分点,但仅分别相当于福建、山东以及贵州的60.19%、83.13%和80.48%。
  (二)农业产业体系有待优化
  云南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与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发展水平不相匹配。
  1、粮食生产结构亟需优化
  云南省粮食生产呈现口粮保障水平低、粮食单产水平低、粮食比较效益低、生产成本快速提高的“三低一增”特征。2012-2022年,云南谷物和薯类单产水平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豆类单产水平呈下降趋势,生产各项成本增加,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占比较高,口粮产量及其比重分别从732.9万吨、41.9%下降至524.2吨、26.77%,减产208.7万吨、下降15.13个百分点。[12]7个州(市)、54个县(市、区)(含13个产粮大县)的口粮自给率低于90%,全省确保口粮安全的形势日趋紧张。
  2、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
  云南轻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存在总体发展水平低、加工企业发展质量低和国内市场竞争力弱“两低一弱”特征。2017-2022年,云南规上农产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