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推动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
上下同心共护“中华水塔”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青海生态文明建设要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背景之下向纵深推进,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青海多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发展土壤,可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提升人民生态福祉等方面进一步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对于青海这样一个生态大省、人口小省,生态文明建设是其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大命题,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青海的“最优解”。
新质生产力推动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新质生产力以其低碳环保、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生产效率高的属性,具有发展生态文明的天然优势。青海生态地位重要又特殊,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有其优势,更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形态和新道路。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生态文明的兴起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变革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在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构成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并作出“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重要指示。
目前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处在攻坚期,正在全力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还不完善,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仍然艰巨,能源资源总体利用水平不高,环境治理能力亟待提升。“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要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由体系建设向融合发展深化,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竞争优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基本建立,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达峰目标、路径基本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绿色环保节约的文明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普遍推行,“中华水塔”全面有效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基本建立,国家公园示范省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②这就要求青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青海生态文明建设要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背景之下向纵深推进,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青海多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发展土壤,可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提升人民生态福祉等方面进一步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对于青海这样一个生态大省、人口小省,生态文明建设是其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大命题,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青海的“最优解”。
新质生产力推动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新质生产力以其低碳环保、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生产效率高的属性,具有发展生态文明的天然优势。青海生态地位重要又特殊,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有其优势,更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形态和新道路。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生态文明的兴起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变革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在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构成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并作出“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重要指示。
目前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处在攻坚期,正在全力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还不完善,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仍然艰巨,能源资源总体利用水平不高,环境治理能力亟待提升。“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要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由体系建设向融合发展深化,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竞争优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基本建立,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达峰目标、路径基本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绿色环保节约的文明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普遍推行,“中华水塔”全面有效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基本建立,国家公园示范省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②这就要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