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3版
文化视域下的青年婚恋观探赜
爱观看此类电视剧情的女性往往也会把自己带入故事情节,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的感情生活无法得到满足,无法达到自己理想的婚恋目标,从而固守即使晚婚晚育也要寻求到理想的婚姻。第二,追求现实的婚姻。现实婚姻的奋斗者能够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婚姻是什么样的,细分来看,一是为了追求现实的婚姻需要奋斗好几年,这也就形成了许多剩男剩女,这类优秀的大龄适婚青年往往是年轻的时候一心只为追求自身的事业,忽视了婚姻,在他们看来,有了稳定收入和相对好的社会地位之后,才能拥有幸福的婚姻。二是拜金主义婚恋观驱使,使得部分青年男女把爱情、婚姻都建立在金钱至上的层面,从而导致遇到心爱之人却又无法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而能够满足物质需求的又无法满足爱情的需求,常年徘徊于爱情和金钱之间无法选择,最终导致晚婚晚育。三是受到晚婚晚育婚恋文化的感染,当前社会晚婚晚育文化氛围比起以往更加浓郁,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感染,再加上当前演艺圈大多数明显都是单身人设,很多都已经超过适婚年龄的都还处于单身,也是受这种文化的影响,部分适龄青年往往没有自己的想法,就选择跟随这种“主流”,从而增加了晚婚晚育现象的发生。
  (三)婚恋中出现物质至上的观念
  近几年,手机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对青年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具体来看,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微信支付已经成为主流,在日常生活中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平台发展火爆,加之网络授课流行,网络课程教学增加,上述因素使得手机成为家长、学生、老师以及各种工作场所必不可少的“第二身份”,在学习工作之余,在短暂琐碎的空闲时间内,大家都会拿出手机刷短视频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许多网络博主为了流量就会通过传播各种新鲜、新奇,甚至偏离社会主流的内容,从而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这种做法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而青年群体又是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主力军,在观看过程中也助长了这种价值观念的传播。著名经济学家朱少平就发表过这样的观点:“‘你没有房,我凭什么嫁给你’这种理念要逐步改,如果这个理念不改,如果这种文化得不到扭转的话,中国的婚姻可能要崩溃。现在我们这个文化弄得有点糟糕(价值观念的改变),把房子作为结婚的一个前提,这种文化一定要把它扭转过来,如果不扭转过来,对我们的年轻人,不管对男的女的都是一种负担……我觉得这个自媒体对这一点应该限制……像这种文化应该把它摒弃过去”。像这种文化理念的转变是导致适龄青年晚婚晚育的主要原因,当然,这种文化的背后也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当前社会消费水平逐年上升,不管是房价、物价、教育成本、医疗成本、养老成本等等一系列社会生活成本升高,而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收支失衡,助长了这种观念的形成和传播。
  总结与讨论
  青年群体作为社会成员当中最具活力,且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社会群体,其社会观念的形成和发展都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因此,青年群体的社会观念和价值理念形成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这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从社会学角度看,认知因素是保持婚恋观稳定的基础,行为是婚恋观的外在表现,“恋爱的认知过程强调对关系价值的认可和接纳,对于青年人而言,客观看待恋爱的重要性,理性看待恋爱对象,确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都是恋爱认知内容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4]青年群体对于婚恋文化的感知与认识会影响未来我国社会人口数量以及人口结构的改变。婚恋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一种,其形成与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是又会受到外界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传统婚恋观熏陶下,那些有助于青年成长的婚恋观念得以流传,但当下社会婚恋文化的畸形发展也同样会影响青年群体的成长,为此在当代社会婚恋文化熏陶下,辩证看待和选择正确的婚恋,形成正确婚恋观极为重要。基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家庭婚恋文化要随时代发展而转变
  家庭文化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文化烙印,在青年形成完整的、独立的人格之前,家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他们的父母,婚恋观传递最为直接。由于青年与其父母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社会文化和社会观念的改变导致两代之间的文化差异,各执一词很容易造成家庭矛盾,以致于相恋很久的恋人因为双方家庭的原因而导致感情破碎。所以,在当下社会,父母婚恋观可以为青年一代提供建议参考,但是不能直接灌输,强行按照父母标准选择婚恋伴侣,家庭婚恋文化应该随社会的发展而有所转变。
  (二)社会婚恋文化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婚恋文化作为意识形态中的一种,其形成与发展都是由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情况所决定的,但是对于社会经济又具有反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年轻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也是越来越高,逐渐出现攀比现象,加上网上各种“炫富”以及各种浮夸影视剧情的传播,导致年轻人的心理越来越趋向于物质,价值观也出现扭曲,一些婚恋事务所,婚恋市场以及婚恋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