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经历对居民生育意愿影响研究
提高养老保障水平,解决“不敢生、不愿生”的后顾之忧。
提高养老保障水平,解决“不敢生、不愿生”的后顾之忧。一是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鼓励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二是不断完善“多元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将居家养老覆盖人员由“三无老人”“特困人员”“低保人群”等个体向更大范围推进;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养老服务,推动社区、机构、社工、志愿者、慈善资源联动服务;推动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家庭养老服务机构等规范化、精细化发展,减轻年轻人的养老压力。
消除就业歧视,降低生育机会成本。一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劳动立法,进一步明确、扩大相关法规中有关就业性别歧视的界定,提高针对用人单位歧视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加大用人单位违法成本。二是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再就业信息和指导、鼓励用人单位设立“亲职岗”、提供灵活弹性的工作岗位等,帮助生育妇女重返职场。
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为生育提供物质支持。一是提高现行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探索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及单亲家庭的参保缴费政策。二是提高生育医疗报销的比例和公平性,提高生育医疗报销比例,扩大生育医疗保险范围。三是出台法律法规,加快落实和推广产假、男性陪产假、育儿假、生育津贴等政策,保障育龄夫妇的合法权益。
注释
①低生育率陷阱:指当总和生育率降到1.5以下后,低生育率会自我强化,如同掉入陷阱,扭转生育率下降趋势将变得十分困难甚至不可能。
②一孩化政策:《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双独二孩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1年版;单独二孩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二孩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15年修正版;全面三孩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21年修正版。
③邦戈茨约翰:《后转型社会的生育率和生育偏好》,载《人口与发展回顾》,2001(27):260-281页。
参考文献
[1]刘建国、孙勤英:《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与人力资本投资——基于世代交叠模型及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载《西北人口》,2018,39(4):34-42+50页。
[2]刘浩、陈世金:《不同生育率条件下教育与健康的人力资本权衡》,载《经济统计学(季刊)》,2015(2):92-100页。
[3]刘小鸽、魏建:《计划生育是否提高了子代收入?》,载《人口与经济》,2016(1):117-125页。
[4]黎煦、刘华:《同胞数量与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载《人口与经济》,2016(3):19-29页。
[5]郑筱婷、陆小慧:《有兄弟对女性是好消息吗?——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性别歧视研究》,载《经济学季刊》,2017(1):277-298页。
[6]卢茨和斯克贝克:《低生育率国家应对节奏效应的政策》,载《人口与发展评论》,2005(31):699-720页。
[7]贝尔曼:《学校教育是否影响女性的预期生育能力?来自马拉维、乌干达和埃塞俄比亚的证据》,载《美国人口协会(PAA)》,2015,52(3):787-809页。
[8]闫玉、张竞月:《育龄主体二孩生育焦虑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分析》,载《人口学刊》,2019,41(1):20-30页。
[9]石智雷、杨云彦:《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载《人口与社会》,2014(5):27-40页。
作者简介
郭子钰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干部
提高养老保障水平,解决“不敢生、不愿生”的后顾之忧。一是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鼓励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二是不断完善“多元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将居家养老覆盖人员由“三无老人”“特困人员”“低保人群”等个体向更大范围推进;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养老服务,推动社区、机构、社工、志愿者、慈善资源联动服务;推动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家庭养老服务机构等规范化、精细化发展,减轻年轻人的养老压力。
消除就业歧视,降低生育机会成本。一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劳动立法,进一步明确、扩大相关法规中有关就业性别歧视的界定,提高针对用人单位歧视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加大用人单位违法成本。二是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再就业信息和指导、鼓励用人单位设立“亲职岗”、提供灵活弹性的工作岗位等,帮助生育妇女重返职场。
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为生育提供物质支持。一是提高现行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探索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及单亲家庭的参保缴费政策。二是提高生育医疗报销的比例和公平性,提高生育医疗报销比例,扩大生育医疗保险范围。三是出台法律法规,加快落实和推广产假、男性陪产假、育儿假、生育津贴等政策,保障育龄夫妇的合法权益。
注释
①低生育率陷阱:指当总和生育率降到1.5以下后,低生育率会自我强化,如同掉入陷阱,扭转生育率下降趋势将变得十分困难甚至不可能。
②一孩化政策:《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双独二孩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1年版;单独二孩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二孩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15年修正版;全面三孩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21年修正版。
③邦戈茨约翰:《后转型社会的生育率和生育偏好》,载《人口与发展回顾》,2001(27):260-281页。
参考文献
[1]刘建国、孙勤英:《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与人力资本投资——基于世代交叠模型及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载《西北人口》,2018,39(4):34-42+50页。
[2]刘浩、陈世金:《不同生育率条件下教育与健康的人力资本权衡》,载《经济统计学(季刊)》,2015(2):92-100页。
[3]刘小鸽、魏建:《计划生育是否提高了子代收入?》,载《人口与经济》,2016(1):117-125页。
[4]黎煦、刘华:《同胞数量与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载《人口与经济》,2016(3):19-29页。
[5]郑筱婷、陆小慧:《有兄弟对女性是好消息吗?——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性别歧视研究》,载《经济学季刊》,2017(1):277-298页。
[6]卢茨和斯克贝克:《低生育率国家应对节奏效应的政策》,载《人口与发展评论》,2005(31):699-720页。
[7]贝尔曼:《学校教育是否影响女性的预期生育能力?来自马拉维、乌干达和埃塞俄比亚的证据》,载《美国人口协会(PAA)》,2015,52(3):787-809页。
[8]闫玉、张竞月:《育龄主体二孩生育焦虑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分析》,载《人口学刊》,2019,41(1):20-30页。
[9]石智雷、杨云彦:《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载《人口与社会》,2014(5):27-40页。
作者简介
郭子钰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