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1版
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层政府不只是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机构,还是主要的服务资源供应者。

过程中,对公共服务项目的管理和规划意识不足,主动接受居民监督和建议的意识不强,容易影响建设进度和质量。
  (二)农村公共服务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公共服务在资金分配和运作机制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限制了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资金没有得到足够的注入,有可能会引发基础设施和设备的严重不足。[4]同时,由于资金短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也难以引进和招募高质量、高效率的专业团队。
  (三)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体制不完善
  农村和城市间的双重制度结构无疑构成了一个核心问题。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受到了这种二元结构的严重阻碍,资金、人力等资源逐渐偏向城市。同时,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存在服务团队建设进度缓慢、管理和运营的分离未完全实施等问题。公共政策执行缺陷主要表现在政策制定后难以实施、未能达标等多个方面。在行政体制的改革过程中,管理与运营的分离始终被视为中心议题,它有助于政务透明化,并有效地根除腐败现象。[5]这类问题不解决,农村公共服务就难以真正满足农村居民的民生需求。
  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搭建外出学习平台,促进服务意识转变
  服务意识转变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管理层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共服务的价值。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与本地基本情况相适应的外出学习平台和通道,并确保学习有效性,促进服务观念转变。实现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的转变,积极地站在农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从农民的角度出发,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
  (二)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提升服务能力
  基层政府需要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责和角色。基层政府不只是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机构,还是主要的服务资源供应者。因地制宜,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多样性、灵活性,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采购、特殊委托、奖励与补助、招投标等。构建和完善财政、社会资金、村集体、农村居民等多方参与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多元投入机制。严格管理和监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资金,确保资金的合法、合规、合理使用。
  (三)完善吸纳农民意见的公开表达机制
  传统公共服务建设过程中,缺少建立能够公开表达农民观点的机制,公共服务建设的推进难以得到民意支持。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流动性强,空心化、老年化等问题突出,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水平不同,农村居民个人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健康状况存在差异,所以,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存在区别。因此,在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建设过程中,必须对当地居民的需求和想法进行深入了解,逐步建立以农村居民为核心,以满足乡村内部需求为方向,以农村居民制度性参与为手段,并明确投资的范围和方向的公共服务建设体系。
  参考文献
  [1]谢晓虹:《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的完善》,载《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26-29页。
  [2]张青:《论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重构的实现途径》,载《行政与法》,2008(4):12-16页。
  [3]张卫静:《我国新时期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研究》,载《山东社会科学》,2014(7):182-187页。
  [4]翟军亮、吴春梅:《农村公共服务中的农民行为逻辑研究——兼论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推进路径》,载《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8+162页。
  [5]张新文、詹国辉:《整体性治理框架下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0-50页。
  作者简介
  蔡丰贞 海南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