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4版
马克思节约思想对培育勤俭节约精神的启示
  马克思通过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发现了劳动时间节约规律。其主要思想包括:
  第一,劳动时间节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认为,劳动时间的节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在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下,人们都非常关注劳动实践,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由于受到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社会生产实现以交换价值为目的之前,这种关心处于自发状态,而在以交换价值为生产目的的社会中,人们会有意识地节约劳动时间,相应的自由时间得以增加,客观上为促进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劳动时间节约实质是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劳动时间是衡量劳动消耗的单位,因此,劳动时间的节约意味着劳动消耗的节约,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集体生产条件下,劳动产品一开始就是公共产品。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省”。
  第三,劳动时间节约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劳动时间的节约意味着自由时间增加。自由时间是非劳动时间,包括“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等。自由时间对个体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在自由时间里,可以发展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同样,自由时间对社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人类的发展是在超出自然需求的前提下,以自由时间的运用为必要基础。马克思还将时间的节约和人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结合起来,认为人类能力在自由王国发挥作用,而自由王国须以必然王国为基础,其中,“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可以说,自由时间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第四,人的自由发展受到分配自由时间的具体社会制度制约。马克思认为,虽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劳动时间有增加的趋势,整个社会的自由劳动时间的绝对数量增加。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个体享用的自由时间有差异。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来的自由时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在讨论剩余劳动的性质的时候,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剩余劳动时间是劳动群众超出再生产他们自己的劳动能力、他们本身的存在所需要的量即超出必要劳动而劳动的时间”,这个剩余时间所产生的剩余产品是资产阶级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不劳动阶级提供了发展其他能力的自由时间。
  (二)如何节约
  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发现,要实现自然资源和劳动时间的节约,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依靠科学的进步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总是“归结为脑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科技的进步可以产生新的机器和新的方法,从而在生产中可以减少和利用废料,提高原料使用效率。他以英格兰和安尔兰租地农场主不愿意租种亚麻和很少种植亚麻为例,说明加工亚麻是废料很多,但可以用较好的机器避免这种损失。使用改良的机器,能够把废毛和破烂毛织物制成有用的丝织品。马克思还以化学工业为例,指出化学工业“不仅找到新的方法来利用本工业的废料,而且还利用其它各种各样工业的废料”。
  2、再利用排泄物
  排泄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生产排泄物和消费排泄物的利用将进一步扩大。“原料的日益昂贵,自然成为废物利用的刺激”。生产排泄物的再利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排泄物的规模巨大且具有大规模的劳动条件,此外,还需要通过机器的改良,使得废物具有可利用的形态。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有助于废物的利用,如各种化学方法可以发现废物的有用性。
  3、集中生产和消费
  马克思认为,生产和消费的集中均可以产生节约的效果。他指,大规模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条件是总体工人共同消费的,因此,生产的集中可以节约生产条件,但这一节约是以劳动的社会结合为前提的。此外,马克思认为,消费的集中也可以产生节约的效果,但受一定的条件的制约。在讨论由于发明而产生的节约时,马克思认为,劳动条件的大规模使用节约了固定资本,这一方面是各种发明应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使得在大规模生产中节约了生产消费,但这种节约需要结合工人的经验判断,才能在合适的时机采取合理的方法节约。
  (三)为何节约
  节约的目的指向是马克思节约思想中隐含的重要内容。人始终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指向。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节约既有外在资源硬约束的压力因素,也有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刺激。不管是自然资源的节约还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其最终目标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应当明确,马克思的节约思想并不是禁欲主义。当前,勤俭节约精神教育面临着话语不畅的尴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在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