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1版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洛阳市和敦煌市文化交流合作研究
遗技术在不断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推陈出新,博采众长,保护非遗,延续历史文脉。
  (二)健全长效机制,增强内生动力
  无论是从缩小中西部地区差距,还是着眼于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合作,统筹发展总规划,健全长效机制是保障文化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各自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与整合,制定相关标准和工作规则,将文化产业、文化传承、文化交流作为构建现代化文化服务体系的有力抓手,探索建立“1+1>2”的区域文化协同模式,坚持以“文物保护、互学互鉴、产业共融、共生发展、增进友谊”为原则,缔结“友好城市”,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方位文化交流与合作,唱响“千年帝都,神都洛阳”“千年丝路,最美敦煌”的时代主旋律,推动把洛阳打造为中国的“文化特区”和中国的“剧本娱乐之都”,把敦煌打造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西部文化旅游新名片”。同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作为两市文化交流合作的主基调。完善横向府际协同机制,推动地方政府与市场、社会中的利益相关者形成共同愿景,使各地政府及多元主体能够主动提供自身资源,消解文化交流合作中可能引发的诸多潜在风险。[8]
  (三)搭建合作平台,提升传播格局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的任务之一,也是《“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洛阳市和敦煌市的文化交流创新发展要以黄河文化这一共同点作为文化产业链的中轴线,以地域特色文化差异性作为着力点,重视非遗传承人的管理、合作政策的制定、文化交流的环境,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整合地方优势,打造黄河文化特色品牌,实施品牌效应带动地区旅游业发展。首先,搭建线上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平台,构建数字化文化资源共享和技术赋权,建设商业文化数据合作共享平台,为文化交流合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形成文化和文化产业在价值创造方面共同进化的动态关系网络。其次,加深对黄河文化的系统性建构和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认知,对于优质文化不仅要进行保护传承,还要进行创新转化,借助媒体渠道提升传播效果,采取多样化传播方式。最后,注重利用新技术、新人才,培养一支具有新技术新理念的创新型高素质传媒人才队伍,加大文旅人才引进力度,为文化交流合作传播注入新的血液;丰富传播载体形式,传统的广播电视、纸质刊物等传播载体要融合数字化技术,结合群众的多元化需求,突破传统载体局限性,使动态的载体形式发挥纽带作用。
  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手段,也是地区间依托彼此优势进行交流合作的根本要求。洛阳市和敦煌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同根同源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坚持走好全国“一盘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的生命力,是当前党和国家发展的重点任务。为此,必须深刻认识到区域协调发展在促进洛阳市和敦煌市文化交流合作层面的重要性,深掘两市文化协同与共生发展的切入点,为中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参考文献
  [1]刘亚奇、孙文杰:《黄河文化遗产知识服务的重要价值、核心议题及实现路径》,载《学习论坛》,2022(5):122-129页。
  [2]康红莉:《黄河文化发展的困境与路径》,载《北方经济》,2023(1):52-55页。
  [3]隋云鹏:《“中国龙山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可行性研究》,载《人文天下》,2020(23):38-41页。
  [4]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载《新湘评论》,2023(14):2页。
  [5]王朝科、吴家莉、刘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重要论断》,载《上海经济研究》,2023(2):5-23页。
  [6]康红莉:《黄河文化发展的困境与路径》,载《北方经济》,2023(1):52-55页。
  [7]丁来、牛莹、张陇堂、任丽、李晶媛、崔哲:《保护传承黄河文化 创新发展黄河旅游》,载《中国旅游报》,2021(01)。
  [8]陆筱璐:《黄河流域文旅融合发展的横向府际协同研究》,载《行政管理改革》,2022(12):30-38页。
  作者简介
  程真真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
  来春雨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石艳萍 北部湾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