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2版
文化润疆视域下天山筑路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弘扬路径
王圆圆
    守护天山路纪念碑,纪念为修这条路而献出宝贵生命的168名官兵。

◎天山研究院开放基金项目“新疆城市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TSKF20230006)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新疆地方思政课‘讲好新疆故事’研究”(项目编号:23JDSZK20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化润疆视域下中华传统美德在新疆城市社区的转化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CKS012)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人民子弟兵在修建横亘天山南北的独库公路过程中,孕育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天山筑路精神。[1]在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作的背景下,天山筑路精神有助于干部群众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艰苦奋斗精神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丰富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打造特色研学以及利用各类“大讲堂”等全方位、宽领域宣传和弘扬天山筑路精神,以更好发挥其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强调要充分运用好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所孕育的伟大精神,以此感召人、化育人。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强调,“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为做好文化润疆工作指明了方向。概言之,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解决政治认同、人心向背的重大问题。天山筑路精神孕育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人民子弟兵在修建横亘天山南北的独库公路过程中,有着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宣传和弘扬有助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天山筑路精神的形成与内涵
  (一)天山筑路精神的形成
  独库公路地处新疆天山中部,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古称龟兹),全长562.75公里。独库公路要翻越4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达坂,沿线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病害严重,被称为“中国公路病害博物馆”。1974年4月,国家决定修建天山公路。经过十年艰苦奋战,独库公路于1983年9月建成通车。独库公路的建成,使南北疆路程缩短了近一半,对沟通南北疆交通、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巩固边疆安全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在修建独库公路过程中,数万名官兵付出了巨大代价,168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数千名官兵伤残,在中国公路建设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筑路战士们经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