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驻村群像录
何鹏超(左)走访村民
防护栏4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新修挡墙400米、修复和拓宽路面480米。持续发动群众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确定每周二为“大扫除日”,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成员带头参加,组织群众捡拾白色垃圾,清理废旧水渠,清除卫生死角,对乱堆垃圾柴草、乱占道路等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在村口路边建成绿化带,种花栽树面积1亩多,有力地改善了人居环境。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很大,路宽了,路灯亮了,发展越来越好,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好干部,我们农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日子过得更有盼头了,希望能留下一支永不走的驻村工作队。”村民秦林科激动地说。
驻村期间,虽然每天要面对的工作很繁琐、很细碎,但我从没有想过要放弃。那一本厚厚的工作日志、民情日记,记录我驻村的每一个脚印、每一滴汗水、每一分努力。
2023年6月29日,我正式接到要离开的通知,心里一下子空了。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有难过,更有不舍。感谢在这里遇见的每一个人,感谢在这里经历的每一件事!
“趁着还年轻,给自己留些美好回忆”
——记陈仓区赤沙镇宁里巴村第一书记何鹏超
宝鸡西山地区一座山连着一座山,道路崎岖蜿蜒。陈仓区赤沙镇宁里巴村是这片山区的一个大村,10个组、620户2330人,但外出务工人员占到了四分之三,村子常住人口不到500人。
宝鸡市公路局晁峪检测站干部何鹏超是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在村上提起他,没有人不说好。“村里大小事,他都跑在前,有啥事给他说,比自家娃还尽心!”“不容易,村上年轻人都不愿意待,鹏超来没一句怨言!”……
39岁的何鹏超是一名退伍军人,2006年被安排到晁峪检测站工作。2021年6月,得知单位接到驻村任务,他第一时间报名。“驻村比较辛苦,我在单位还属于年轻同志,而且是共产党员,就要身先士卒,所以报了名。”何鹏超说。
来到村上,防返贫监测、安全生产、村集体发展……何鹏超活一样也不落地干,而且件件干到村民心里。村上以花椒种植为主业,几乎家家都有几亩花椒地,但种植花椒的水平参差不齐。何鹏超来村后想出了请“土专家”指导的办法,每隔几周他就邀请村上种植大户、农机校专家等,在花椒地里手把手教大家作务。
2021年10月的一场大雨,让村里出现汛情。当时正值国庆假期,且何鹏超第二个孩子刚刚出生两天,可他得知消息后主动往村上赶。当时通村路被大水漫过,车辆已经很难前行,何鹏超步行一个多小时,蹚着泥水赶回村里,立即参与到抢险工作中,转移留守老人、转移村民财产,摔倒了爬起来,手磕破了不在乎,一直忙碌到晚上,终于将所有村民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因为山大沟深,组与组的距离就是山与山的距离,虽然远,但何鹏超只要有空就翻山越岭入户走访,没几个月,谁家啥情况,他心里都有“一本账”。二组老人王岁信老伴腿脚不便走不了路,何鹏超自己掏钱买了一辆轮椅送到家中;70多岁的梁天虎老人家比较特殊,儿子患病常年化疗,家里地里全撂下,一家人围着儿子转,何鹏超得知后每周都带着生活用品去其家中,收拾屋子、干农活……梁天虎和老伴感慨道:“鹏超尽心尽力帮咱,比亲娃还亲!”
这样的事,在近两年的驻村日子里,何鹏超记不清做了多少件,用他的话说:“部队让我学会了吃苦和奉献,既然脱贫攻坚没赶上,那就趁着还年轻,在乡村振兴一线贡献一份力量,这也算给自己留些美好回忆。”
四年零一百零五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驻村期间,我经历了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验收、疫情防控、防汛防滑和乡村振兴等诸多重点工作,回想起来,往事的一幕幕犹如一个个电影镜头,组成了难以忘怀的驻村经历。
防护栏4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新修挡墙400米、修复和拓宽路面480米。持续发动群众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确定每周二为“大扫除日”,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成员带头参加,组织群众捡拾白色垃圾,清理废旧水渠,清除卫生死角,对乱堆垃圾柴草、乱占道路等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在村口路边建成绿化带,种花栽树面积1亩多,有力地改善了人居环境。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很大,路宽了,路灯亮了,发展越来越好,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好干部,我们农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日子过得更有盼头了,希望能留下一支永不走的驻村工作队。”村民秦林科激动地说。
驻村期间,虽然每天要面对的工作很繁琐、很细碎,但我从没有想过要放弃。那一本厚厚的工作日志、民情日记,记录我驻村的每一个脚印、每一滴汗水、每一分努力。
2023年6月29日,我正式接到要离开的通知,心里一下子空了。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有难过,更有不舍。感谢在这里遇见的每一个人,感谢在这里经历的每一件事!
“趁着还年轻,给自己留些美好回忆”
——记陈仓区赤沙镇宁里巴村第一书记何鹏超
宝鸡西山地区一座山连着一座山,道路崎岖蜿蜒。陈仓区赤沙镇宁里巴村是这片山区的一个大村,10个组、620户2330人,但外出务工人员占到了四分之三,村子常住人口不到500人。
宝鸡市公路局晁峪检测站干部何鹏超是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在村上提起他,没有人不说好。“村里大小事,他都跑在前,有啥事给他说,比自家娃还尽心!”“不容易,村上年轻人都不愿意待,鹏超来没一句怨言!”……
39岁的何鹏超是一名退伍军人,2006年被安排到晁峪检测站工作。2021年6月,得知单位接到驻村任务,他第一时间报名。“驻村比较辛苦,我在单位还属于年轻同志,而且是共产党员,就要身先士卒,所以报了名。”何鹏超说。
来到村上,防返贫监测、安全生产、村集体发展……何鹏超活一样也不落地干,而且件件干到村民心里。村上以花椒种植为主业,几乎家家都有几亩花椒地,但种植花椒的水平参差不齐。何鹏超来村后想出了请“土专家”指导的办法,每隔几周他就邀请村上种植大户、农机校专家等,在花椒地里手把手教大家作务。
2021年10月的一场大雨,让村里出现汛情。当时正值国庆假期,且何鹏超第二个孩子刚刚出生两天,可他得知消息后主动往村上赶。当时通村路被大水漫过,车辆已经很难前行,何鹏超步行一个多小时,蹚着泥水赶回村里,立即参与到抢险工作中,转移留守老人、转移村民财产,摔倒了爬起来,手磕破了不在乎,一直忙碌到晚上,终于将所有村民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因为山大沟深,组与组的距离就是山与山的距离,虽然远,但何鹏超只要有空就翻山越岭入户走访,没几个月,谁家啥情况,他心里都有“一本账”。二组老人王岁信老伴腿脚不便走不了路,何鹏超自己掏钱买了一辆轮椅送到家中;70多岁的梁天虎老人家比较特殊,儿子患病常年化疗,家里地里全撂下,一家人围着儿子转,何鹏超得知后每周都带着生活用品去其家中,收拾屋子、干农活……梁天虎和老伴感慨道:“鹏超尽心尽力帮咱,比亲娃还亲!”
这样的事,在近两年的驻村日子里,何鹏超记不清做了多少件,用他的话说:“部队让我学会了吃苦和奉献,既然脱贫攻坚没赶上,那就趁着还年轻,在乡村振兴一线贡献一份力量,这也算给自己留些美好回忆。”
四年零一百零五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驻村期间,我经历了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验收、疫情防控、防汛防滑和乡村振兴等诸多重点工作,回想起来,往事的一幕幕犹如一个个电影镜头,组成了难以忘怀的驻村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