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瓦铺村相识的第一个十年
鸟瞰瓦铺村
自2014年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对口帮扶安康市瓦铺村,用智力帮扶、产业帮扶推动瓦铺村实现文化润村、产业兴村,为助推瓦铺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持。十年间,历任书记和工作队员与区、镇、村干部各级力量聚在一起、想在一起、劲往一处使,使瓦铺村一天天变得美起来,瓦铺村的百姓生活也一天天变得好起来。
瓦铺村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北部山区,距安康市城区30公里,距茨沟镇4.5公里,总面积15.96平方公里,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237户839人,2020年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瓦铺村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曾是金州(今安康)通往长安(今西安)最为便捷的古商道必经之地,因商道两旁遍布瓦片覆顶的商铺而得名“瓦铺子”,地处秦岭南麓,风景秀丽,村落依山傍水,自古便有“红叶之乡”“野菊花谷”“九寨寺沟”之称。
2014年,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社科院)对口帮扶瓦铺村,一个省城的科研单位,一个秦岭脚下的小山村,从此结下十年之缘。
唐国斌从1993年开始在村上任职,2020年退休后不离村工作,继续担任瓦铺村党支部纪检委员、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协助村支部开展党建和村上包组包户工作。他从瓦铺村这些年的点滴变化中见证了省社科院驻村队伍沉在村里、干在一线的工作与成效。
“从2014年省社科院驻村帮扶以来,瓦铺村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国斌没有说错,如今的瓦铺村,不仅有连接茨沟镇的5.5米宽、4.5公里长的“最美乡村公路”,而且有方便村民出行和来往集镇的10公里亮化水泥路贯通全村。村内道路两旁设立的醒目垃圾分类收集房,让村民养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移民搬迁村民自建的“小洋楼”宽敞明亮,经传承保护改造的传统民居彰显传统优雅,农家小院整洁有序,房前屋后菜园环绕,石坎梯田层叠,一幅传统村落美景图向每一位到访者徐徐铺开。
结 缘
2014年6月,省社科院选派王钊同志到瓦铺村开展对口驻村帮扶。此后十年间,驻村队伍不断更新、接茬轮换,先后上任王钊、孙昉、于宁锴、周梅、刘源、曹林、聂翔等7名驻村第一书记,还有王保国、王宝坤、杨建斌、姜涛、张凯宁、张敬川、陈光、刘田田8名驻村工作队队员。这支队伍的组建从无到有,人员来自省社科院不同的部门,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为助推瓦铺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持。
从“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到发掘村上优势,规划发展路径、挖掘文化资源、培育产业项目,为村子找准持续致富的自信和路子。从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到与镇上其他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经验共享,再到省社科院驻村队伍的逐渐壮大、村上“四支队伍”的组建
自2014年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对口帮扶安康市瓦铺村,用智力帮扶、产业帮扶推动瓦铺村实现文化润村、产业兴村,为助推瓦铺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持。十年间,历任书记和工作队员与区、镇、村干部各级力量聚在一起、想在一起、劲往一处使,使瓦铺村一天天变得美起来,瓦铺村的百姓生活也一天天变得好起来。
瓦铺村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北部山区,距安康市城区30公里,距茨沟镇4.5公里,总面积15.96平方公里,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237户839人,2020年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瓦铺村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曾是金州(今安康)通往长安(今西安)最为便捷的古商道必经之地,因商道两旁遍布瓦片覆顶的商铺而得名“瓦铺子”,地处秦岭南麓,风景秀丽,村落依山傍水,自古便有“红叶之乡”“野菊花谷”“九寨寺沟”之称。
2014年,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社科院)对口帮扶瓦铺村,一个省城的科研单位,一个秦岭脚下的小山村,从此结下十年之缘。
唐国斌从1993年开始在村上任职,2020年退休后不离村工作,继续担任瓦铺村党支部纪检委员、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协助村支部开展党建和村上包组包户工作。他从瓦铺村这些年的点滴变化中见证了省社科院驻村队伍沉在村里、干在一线的工作与成效。
“从2014年省社科院驻村帮扶以来,瓦铺村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国斌没有说错,如今的瓦铺村,不仅有连接茨沟镇的5.5米宽、4.5公里长的“最美乡村公路”,而且有方便村民出行和来往集镇的10公里亮化水泥路贯通全村。村内道路两旁设立的醒目垃圾分类收集房,让村民养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移民搬迁村民自建的“小洋楼”宽敞明亮,经传承保护改造的传统民居彰显传统优雅,农家小院整洁有序,房前屋后菜园环绕,石坎梯田层叠,一幅传统村落美景图向每一位到访者徐徐铺开。
结 缘
2014年6月,省社科院选派王钊同志到瓦铺村开展对口驻村帮扶。此后十年间,驻村队伍不断更新、接茬轮换,先后上任王钊、孙昉、于宁锴、周梅、刘源、曹林、聂翔等7名驻村第一书记,还有王保国、王宝坤、杨建斌、姜涛、张凯宁、张敬川、陈光、刘田田8名驻村工作队队员。这支队伍的组建从无到有,人员来自省社科院不同的部门,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为助推瓦铺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持。
从“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到发掘村上优势,规划发展路径、挖掘文化资源、培育产业项目,为村子找准持续致富的自信和路子。从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到与镇上其他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经验共享,再到省社科院驻村队伍的逐渐壮大、村上“四支队伍”的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