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5版
关联营造与乡村振兴:农村青年返乡创业行为研究
意义。长期以来,随着大量农村青年进入城市务工,村庄社会中的生产和生活主体流失,村庄社会呈现“过疏化”问题,这也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巨大障碍。在此背景下,返乡创业的农村青年有效弥补了乡村振兴的主体缺位问题。但是,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涉及乡村产业、治理、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这不仅依赖于主体的回流,还依赖于村庄社会关联的营造。村庄社会关联涉及村民可以调动的村庄内外部关系和资源的能力,这是村庄建设和村庄秩序的基础。因此,村庄社会关联的营造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农村返乡创业青年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社会机制。已有研究虽然注意到了农民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强调发挥返乡创业青年的中坚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过,农村返乡创业青年是如何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机制是什么?这在已有研究的讨论中仍是不清晰的。为此,本文将立足农村青年的返乡创业实践,从关联营造的角度,进一步揭示农村返乡创业青年引领乡村振兴的社会机制。
  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群体素描、创业类型与动机
  (一)群体素描
  返乡创业的农村青年群体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外出务工者;二是在外经商的老板;三是返乡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外出务工者多是具有一定技能,经济收入水平略高于普通务工者,从而具备了一定的资本积累能力,即在外务工的收入能够超越家庭消费水平的制约,从而形成初步的资本积累。在外经商的老板则是早年外出务工,形成了一定资本积累能力之后,便在外经商创业。这既包括众多的小老板,如包工头、饭店老板、小企业经营者等,也包括少数大老板,如身价千万元以上的煤老板、房地产开发商等。返乡大学生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批返乡创业者,他们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开阔的视野,并且大多出身于农村,对于在农村中干事业有着天然的情感,不甘于城市中的平庸生活,受近年来国家政策号召,返乡创业以实现人生价值。
  (二)创业类型
  农村青年返乡创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投资农业发展规模经营;二是投资工业创办工厂;三是投资服务业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规模经营是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最普遍类型。经营规模一般在100-200亩,并结合特色产业种植。这是由于相较于工业而言,农业规模经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门槛较低,并且借助于本乡本土的熟人关系网络流转土地能够显著降低土地流转成本和劳动力使用成本。这就在客观上提高了农业规模经营效益。投资建设工厂的资金规模要求则相对较高,只有长期在外经商的老板才具备这一条件,他们多借助在外经商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依托农村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受限于农民的资本积累能力,通常情况下,农村青年返乡创办的工厂规模都不大,一般在30-50人,所生产的产品也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资本化和技术化程度并不高。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创业类型,以民宿为主要形式,同时结合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因而,在形式上,乡村旅游也往往与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工业相结合,形成“农、工、旅”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由于民宿主要以自家房屋和家庭劳动力经营为主,因而所需资本规模和管理投入水平并不是太高。不过,当前也有越来越多的资本化投入水平较高的“高端民宿”开始兴起,这也构成对农村青年返乡发展乡村旅游的一种挑战。
  (三)创业动机
  从动机上看,虽然不同群体,不同创业模式动机不一,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况:一是为获取资本收益最大化;二是开拓农村就业的机会;三是实现人生价值以及更高的社会目标。无论是普通务工者,还是经商的老板,抑或返乡大学生,返乡创业都涉及一定规模的资本投入,在市场机制下,必然要谋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否则便无法在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这里有所不同的是,在外务工者和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并未完全摆脱家庭消费需求的制约,因而,仍是不完全资本化的,在创业过程中投入其本人及家庭成员的较多劳动力,以减少资本成本。相对而言,在外经商老板返乡创业的资本化程度则更高一些。不过,经济动机虽然重要,但影响大多数农村青年返乡创业选择的还在于后两个方面的因素。稍有能力的在外务工者都会意识到在外打工并非长久之计,自己总归是要回到村庄生活,因而,在自己尚有选择能力之时返乡创业,为自己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大学生则更受人生价值导向的影响,试图以一种创业者的身份证明自己新的人生价值。
  主体回流与关联营造:农村返乡创业青年的嵌入性发展
  农村青年返乡创业重塑了村庄社会主体,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长期以来,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财、物等要素资源向城市流动,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也同时意味着农村社会的衰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