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5版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进可持续设计同向同行
——以紫阳茶服设计为例 石历丽
◎西安美术学院2023校级科研项目“紫阳特色茶服识别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2023YG0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主流意识,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继承弘扬的文化,其中许多特色鲜明、内涵博大的理念一直主导着中华民族的造物理念与设计伦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自历史,可持续设计指向未来,但二者并非相悖。针对双碳目标,明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进可持续设计同向同行,二者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建构低碳未来的愿景目标一脉相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在服装款式、染色方面具备优秀设计理念,未来要从服装材料再造、服装染色、服装细分化精准化方面实践服装可持续设计,并使其成为引领服装设计时尚的重要方向。

  面对资源枯竭、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缺失、生态系统破坏、自然灾害等全球困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构建迫在眉睫。《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明确“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显示中国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决心。可持续设计(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是基于生态、资源、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均衡基础上的一种可持续策略的设计活动,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一种应对当下、探索未来的全球共识的设计态度,推进服装可持续设计势在必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可持续设计的关系
  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传承的意义模式,其将传承的观念表现在象征形式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间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生命的态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汇集于我们民族发展壮大的过程,包含了历史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理解的各种思想、哲理、观念、形态、信仰等,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主流意识,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继承弘扬的优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自历史,可持续设计指向未来,但二者并非相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特色鲜明、内涵博大的理念一直主导着中华民族的造物理念与设计伦理,例如“天人合一”等传统哲学思想精辟地阐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厘清了天、地、人彼此共存共荣、相互呼应与作用的逻辑。“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阐释了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作用和行为原则,总结人的一切活动终究是为解放天性、回归自然,达到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终极境界。
  可持续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哲学命题,是解决在相对有限的环境中创造无限创意可能并循环革新的途径。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内植于我们设计意识的文化基因,许多优秀的设计案例恰反映出在秉持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的创新,从明代水田衣、民间百家衣到今天的旧衣改造工程,实际都是在节俭、多用、创新理念下的服装可持续设计,从人类幼年的“衣皮革,被旃裘”到“为絺为绤,服之无斁”的缫丝织锦、粗土布等天然纤维,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后“的确良”、腈纶流行,从90年代休闲风、田园风兴起到再循环塑料与纺织品合成再生纱线的服装,人类每一次关于服装材料的选择与尝试,无不是在探索可替代服装材料的革命。因此,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满足服装可持续设计需求的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健康生命质量,建构绿色、低碳、幸福未来的愿景目标乃一脉相承,体现出中华民族立足于文化自信基础上,将历史与现实的优秀设计理念的传导、传递、传承的态度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