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6版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进可持续设计同向同行
    图1:哈尼族奕车支系的扭裆裤款式图。(西安美术学院邓巧绘)

    图2:多功能可穿戴包设计。(西安美术学院盛方洁设计)

  零浪费、少裁剪、无接缝、本色、手作、 自然毛边、一衣多穿等服装减法设计越显内涵
  老子两千多年前在《道德经》中就有“少则得,多则惑”的阐释。就服装设计时尚性而言,越是流行的则时效性越短、淘汰替换性越大,删繁就简,保留最单纯的造型、材质或性能的特性才越持久。我国民族服饰的许多优秀设计理念被重新得以重视,例如以一块正方形布经不同拼接方式变化出丰富的服装款式,这一经典案例在服装可持续设计下的示范意味突出。广西南丹、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瑶山乡的“白裤瑶”男裤,这种及膝裤就是以一块当地自纺的白色正方形粗布对折、腰部系扎、两侧留出裤口再装饰五条彩色花纹为特征,即接缝缝合,裆部宽松有一定的活动量。而当地妇女上衣的造型更简洁,仅是一前一后两块正方形布通过两侧缝加装饰条将前后连接,一般前片染成黑色,后片反倒装饰有精美的几何形刺绣,且不穿内衣,动静之中双乳若隐若现。服饰成为瑶族母性崇拜的一种象征符号,白裤瑶妇女也因服装而被称作“两片瑶”。这种正方形粗布设计反映了一些民族生存环境中的物力维艰,特别是囿于手工或简单纺织机械的尺寸,所生产的布幅只能尺余宽,但它证明了劳动人民设计智慧的大格局、大理念,即以最节俭的单位材料,通过斜裁直拼、直裁斜拼、叠加、挖孔等花样百出的解构重组,创造出丰富新颖的不同款式,在哈尼族奕车支系的扭裆裤(图1)、广西瑶族一些支系的拼裆裤等服装上得到广泛应用,给予当下的服装可持续设计无限的启迪。因此,更多倡导服装产品的实用多功能、多场景、多用途、共享性、重复使用的设计,“再利用”“减量化”设计受宠,以提高服装产品使用效率,发展紧凑型、便携型、轻质型、轻量型、组合型、纱线纤维空心型等设计以降低碳排放。例如以“两用性”为主要设计理念的可穿戴多功能包设计(图2),将背包功能与马甲造型相结合,探讨针对不同使用人群的包的功能性。第一款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群的可穿戴包设计,居家可作为绗缝背心,起保暖作用,下部装拉链便于钻脱。外出时作为背包,从肩带处拆卸,下部拉链合上就成为包底,并装有安全锁扣防止拉链开脱,方便老年人随身便携手机、钥匙、钱包等物件。第二款时尚马甲包设计符合年轻人群在不同社交场所的服饰可变性,依靠胸前的扣连接,可将马甲拆分为两个独立的单肩包,褶皱设计增加包体的容积,以绗缝、树脂腰带等突出街头时尚风格;第三款两个独立的单肩包通过一个连接片成为整体,在手臂处做凹陷设计,手臂弯曲时可缓解肩部的压力,整体设计材料以合成皮为主,满足多功能的着装与背包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服装材料与染色应用的设计理念
  以泥土、矿物质、生物酶为天然媒染剂的服装天然染色,从植物根、茎、叶及果实提取染料,典籍中记载了先辈大量的关于天然植物染色的实践经验,如《齐民要术》记“茜草、栀子,可用染也”,还详细记载了作紫粉法、杀花法、作燕脂法等传统技艺。《天工开物》有以红花饼和“乌梅水煎出。又用碱水澄数次,或稻稿灰代碱,功用亦同。澄得多次,色则鲜甚,”实现大红色的染色,并可细分出桃红、莲红、朱红、水红等微妙色系。靛蓝、紫草、苏木、茜草、红花、黄姜、薯莨、紫苏、藜、藋等都是经过实践的植物染媒介。采撷于大自然的材料成为服装可持续设计的关键,是推动服装可持续设计的物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