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4版
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池浅可见底,处于“两难”境地。一是人才难求,人才结构失衡。店头镇作为一个资源型城镇,房价高、工资低的矛盾相当突出,加上曾经污染严重,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农林水利、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熟悉项目引进、谈判、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较为稀缺。二是人才难留,人才流失凸显。由于地域较偏、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加之镇村普遍缺乏尊重人才、爱才惜才的氛围,引进来的人才往往不被重视,缺乏大城市的生活范围,发展空间有限,加上教育、医疗及福利待遇水平跟不上,导致人员流失快。
  (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有待提升
  目前,支撑店头镇域经济的主导力量仍然是以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店头镇第一产业中农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川道作物如蔬菜、玉米种植,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在保障区域供给、带动就业、产业升级等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二产业以煤炭工业为主“一支独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2023年上半年受原煤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21.3%影响,导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12.6%,成为影响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最大因素。第三产业发展带动能力不强,尤其在直接融资、产业金融、绿色金融、高端服务业发展方面滞后。店头镇目前还处于产业结构演变的初级阶段,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也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三产融合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有待提升,还未形成田间连车间、地头连餐桌、乡村连县城的内循环产业链条。“老字号”“黄字号”“店字号”等农产品品牌还未叫响,在黄陵县及周边县域中同行业的话语权和市场交易的“风向标”地位尚未确立。二是第二产业内部协同发展的耦合度不高,店头镇很多相邻企业关联度很低,竞争性强,没有基础、前端的产业配套就很难招引高端的企业入驻,致使店头镇的规模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初级产品的生产环节。三是第三产业发展与第二产业发展不匹配。按照国际一般经验,每1元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就需要相应有1元以上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2022年店头镇工业增加值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例仅为1:0.392,按这一标准,目前店头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三)项目跟踪服务迟缓,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有待加强
  通过调查发现,店头镇在招商引资中还存在对项目跟踪服务不到位、不及时,相关企业扶持不足的问题。由于店头镇缺乏专业知识强、懂经济、熟县情、会谈判的复合型人才,即使有主动服务已落户项目或企业的意识,但总是囿于具体事务“心有余而力不足”,政府干部对落户项目的跟踪服务不足。受上级部门检查评比、会议接待等具体事务的强压影响,真正研究上级出台的关于企业技术研发、升级改造、项目储备有关文件、政策的乡镇干部不够多,加之缺乏激励机制,往往就会出现涉企服务能力和水平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镇招商引资规模。
  (四)财权事权不相匹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性有待拓展
  随着“简政放权”和“放管服”改革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大量行政审批事项、执法任务和服务工作的下沉,乡镇政府工作任务量“只增不减”,另一方面,上级确立了对基层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刚性制度约束,进一步加剧了日益扩张的政府职能与乡镇的财政状况趋紧的矛盾。在这种事权与财权不相匹配的情境下,店头镇政府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出现供给不足的问题,财政负担逐年加大,乡镇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转变面临尴尬境地。
  (五)公共服务存在短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享性有待提升
  店头镇在公共服务设施与发达地区城镇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店头镇管辖范围广、人员流动性大,乡镇干部在服务过程中往往带有个人感情、亲情色彩,这种随意性、不均等性的人情治理理念往往导致公共服务的缺位和扭曲。店头镇五年来城乡发展数据表明: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尽管有所缩小,但绝对差距拉大却是不争的事实。店头镇2018年城镇居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3.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万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额的绝对值为2.2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7:1。到2022年,店头镇城镇居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万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额的绝对值为2.8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54:1。消除城乡之间的鸿沟,实现店头“均衡化”而非“同质化”、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同频共振”,店头镇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完善店头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改革创新,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
  一是优化涉企服务,加强双向沟通,及时关注并掌握企业发展情况,摸清镇域内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解决征迁纠纷、风险应对等方面的难题,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推进预案编制,提升处突能力,提前建立解决冲突的应急预案,通过与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