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观视域下乡村振兴的基本意蕴和实践进路
合,能够使系统各构成要素发挥出“1加1大于2”的作用,从而提升工作的执行效率。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重视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协同推进。要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并非简单相加就能够达成的目标,而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大转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全社会多主体、多力量、多机制的介入与协同,这种介入与协同的系统结构应该是农民主体、政府主导、企业引领、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的“五位一体”。[17] 有效借鉴脱贫攻坚的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培养造就一批觉悟高、能力强、素质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激发农民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政府积极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导作用,主要包括政策引导、示范引导、投入引导;各类涉农企业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尤其是在投资、产业融合方面;科技支撑就是要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力量;社会参与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既包括吸引乡村的社会力量,也涵盖城市的社会力量。除此之外,乡村振兴协同推进,还需要我们在原有基础上推进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从乡村振兴制度安排的角度看,法治属于具有他治偏向的正式制度,德治则属于具有自治偏向的非正式制度,两者一“硬”一“软”,可以实现硬制度与软约束相结合。自治是村民自主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形式,也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制度基础。这种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既体现了治理方式的多元化,又体现治理手段的刚柔并济。
(四)坚持动态性原则,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引导
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具有长期性,它是一个从宏观顶层设计到微观具体实施,稳步推进的系统工程。“系统之所以作为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在于构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运动性”,[18]乡村振兴系统的演化始终是动态的,这种动态性要求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切忌搞一刀切政策。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事求是、立足当前,全力把当前乡村振兴能做的事情做好、该做的事情做好。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这四十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一直注重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战略工程,涉及范围广、部门多,利益交织,关系复杂。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农民为根本,科学分析乡村振兴目标的阶段性与动态性,在做好整体顶层设计和具体任务的同时,还要一条一条地把各项政策落实好,以保证乡村振兴的平稳有序进行。这就需要,一是在政策制定上从中央到地方加强顶层设计,促进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项政策协同高效、形成合力;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工作中,根据各自不同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乡村振兴的具体政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载《人民日报》,2020-11-04(00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页。
[3][10][15]习近平:《论“三农”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237+11页。
[4]《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人民日报》,2017-10-28(1)。
[5][17]黄祖辉:《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载《中国农业经济》,2018(4)。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37页。
[7][8][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77-78+65页。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载《人民日报》,2021-02-22(001)。
[12]俞鹏、管新华:《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逻辑》,载《西部学刊》,2019(5)。
[13]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07-02(002)。
[14]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34页。
[16]闵江涛、马文保:《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基于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视角》,载《贵州社会科学》,2023(04)。
[18]乌杰:《系统辩证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页。
作者简介
马 丽 中共吴忠市委党校讲师,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
(四)坚持动态性原则,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引导
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具有长期性,它是一个从宏观顶层设计到微观具体实施,稳步推进的系统工程。“系统之所以作为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在于构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运动性”,[18]乡村振兴系统的演化始终是动态的,这种动态性要求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切忌搞一刀切政策。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事求是、立足当前,全力把当前乡村振兴能做的事情做好、该做的事情做好。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这四十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一直注重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战略工程,涉及范围广、部门多,利益交织,关系复杂。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农民为根本,科学分析乡村振兴目标的阶段性与动态性,在做好整体顶层设计和具体任务的同时,还要一条一条地把各项政策落实好,以保证乡村振兴的平稳有序进行。这就需要,一是在政策制定上从中央到地方加强顶层设计,促进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项政策协同高效、形成合力;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工作中,根据各自不同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乡村振兴的具体政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载《人民日报》,2020-11-04(00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页。
[3][10][15]习近平:《论“三农”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237+11页。
[4]《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人民日报》,2017-10-28(1)。
[5][17]黄祖辉:《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载《中国农业经济》,2018(4)。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37页。
[7][8][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77-78+65页。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载《人民日报》,2021-02-22(001)。
[12]俞鹏、管新华:《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逻辑》,载《西部学刊》,2019(5)。
[13]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07-02(002)。
[14]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34页。
[16]闵江涛、马文保:《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基于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视角》,载《贵州社会科学》,2023(04)。
[18]乌杰:《系统辩证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页。
作者简介
马 丽 中共吴忠市委党校讲师,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