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发展路径研究
统计,安康市易地搬迁人口93.87万,和顺家园社区作为镇坪县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的社区,在探索当地产业发展,帮助人民群众增收方面谋求新思路。以实现搬迁群众就业增收为目标,由社区乐业服务中心牵头负责,整合培训学校、人力资源公司、劳务扶贫公司、青创协会和社区干部等资源,统筹开展就业信息摸底、人员技能培训、转移输出就业、创业招商引资等服务工作,逐步强化新社区工厂、农业园区、工业园区、三产服务及转移就业等就业支撑,实施“两区共建”,即“围绕社区建园区、建好园区促安居”工作。通过建立搬迁户原籍土地林地资源清单、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状态清单、劳动技能培训清单、就业岗位需求清单、园区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实现了劳动力掌握精准、技能培训精准、就业安排精准“三个精准”,实现了搬迁居民“楼上居住、楼下上班”就近就地就业的夙愿。和顺家园社区周边布局了新社区工厂4家,现代农业园区3家,“五上企业”2家,已稳定带动400余人就业,人均月收入2500余元,实现了就地就近充分就业、社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三)文化繁荣丰富居民精神生活
乡村振兴不仅要发展乡村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更要建设乡村文化,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推进。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目标,思想道德建设是重点任务,培育文明新风是主攻方向,旨在推进乡村文化繁荣,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和顺家园社区以实现居民高品质生活为目标,注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社区实际,定期开展红色影院观影、科普知识讲座、群众文艺汇演等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强化文化引领。社区在居民自治方面,集合社区文化名人、家规家训、民主法治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打造社区法治和文化长廊,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着眼培育和践行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的新民风。
(四)公共服务设施健全提高居民幸福感
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优美的人居环境是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建设的环境基础。在易地扶贫搬迁完成后,尽管居民住进了家属楼,但内心深处还是习惯于乡村式的交往模式,渴望在公共场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因此,公共空间就成为社区居民寻求心理慰藉的社交场所。和顺家园社区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协调专项资金600余万元,建设广场、绿地、喷泉等设施,停车场、共享晾衣架、公共图书馆等免费开放,凝民心树新风,增添居民幸福感。社区建立以安居服务中心为核心,儿童托管中心、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图书馆、文体协会等“一核多元”服务体系,解决居民后顾之忧。社区广阔的公共空间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居民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的迁移和城镇化,致力于实现“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的目标。但由于搬迁后居民的生计方式、生活方式等发生转变,使社区发展和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顺家园社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产业类型单一。产业振兴,就要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百业兴旺。从和顺家园社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情况来看,产业兴旺主要定位于工业,产业融合缺乏系统性引导。在社区周围电子厂、服装厂务工是居民增收的主要方式,社区居民增收渠道有限。二是农业发展不充分。作为移民搬迁社区,和顺家园社区容纳了曾家镇13个村的村民。虽然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由于居住地和原有田地之间存在距离较远、交通不便等原因,山上的土地、林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三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对接存在一定困难。在和顺家园社区,居民从事的农业生产大多是传统分散型农业,未能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因此没有充分挖掘农产品的附加值。具体表现在农业和工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物流业没有紧密融合,农业产业链较短,农业研发能力弱,配套设施不健全,没有形成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村民在山里养的蜂蜜、土特产等优质农产品由于缺乏认证,品牌建设力度不够,缺少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等问题导致销路受阻,影响村民致富。
(二)经济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政府针对搬迁群众的不同需求,整合人力资源公司、培训学校、青创协会等资源,提供了不同种类的就业岗位。但是目前工人工资相对偏低,缺乏竞争力,工作时间较长,同时受到地理位置、交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年轻人倾向于外出务工,导致当地劳动力外流严重,留不住人才。另一方面,“钱”的问题是和顺家园社区当前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建立工厂、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乡村旅游景观等方面都
(三)文化繁荣丰富居民精神生活
乡村振兴不仅要发展乡村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更要建设乡村文化,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推进。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目标,思想道德建设是重点任务,培育文明新风是主攻方向,旨在推进乡村文化繁荣,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和顺家园社区以实现居民高品质生活为目标,注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社区实际,定期开展红色影院观影、科普知识讲座、群众文艺汇演等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强化文化引领。社区在居民自治方面,集合社区文化名人、家规家训、民主法治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打造社区法治和文化长廊,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着眼培育和践行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的新民风。
(四)公共服务设施健全提高居民幸福感
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优美的人居环境是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建设的环境基础。在易地扶贫搬迁完成后,尽管居民住进了家属楼,但内心深处还是习惯于乡村式的交往模式,渴望在公共场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因此,公共空间就成为社区居民寻求心理慰藉的社交场所。和顺家园社区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协调专项资金600余万元,建设广场、绿地、喷泉等设施,停车场、共享晾衣架、公共图书馆等免费开放,凝民心树新风,增添居民幸福感。社区建立以安居服务中心为核心,儿童托管中心、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图书馆、文体协会等“一核多元”服务体系,解决居民后顾之忧。社区广阔的公共空间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居民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的迁移和城镇化,致力于实现“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的目标。但由于搬迁后居民的生计方式、生活方式等发生转变,使社区发展和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顺家园社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产业类型单一。产业振兴,就要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百业兴旺。从和顺家园社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情况来看,产业兴旺主要定位于工业,产业融合缺乏系统性引导。在社区周围电子厂、服装厂务工是居民增收的主要方式,社区居民增收渠道有限。二是农业发展不充分。作为移民搬迁社区,和顺家园社区容纳了曾家镇13个村的村民。虽然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由于居住地和原有田地之间存在距离较远、交通不便等原因,山上的土地、林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三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对接存在一定困难。在和顺家园社区,居民从事的农业生产大多是传统分散型农业,未能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因此没有充分挖掘农产品的附加值。具体表现在农业和工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物流业没有紧密融合,农业产业链较短,农业研发能力弱,配套设施不健全,没有形成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村民在山里养的蜂蜜、土特产等优质农产品由于缺乏认证,品牌建设力度不够,缺少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等问题导致销路受阻,影响村民致富。
(二)经济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政府针对搬迁群众的不同需求,整合人力资源公司、培训学校、青创协会等资源,提供了不同种类的就业岗位。但是目前工人工资相对偏低,缺乏竞争力,工作时间较长,同时受到地理位置、交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年轻人倾向于外出务工,导致当地劳动力外流严重,留不住人才。另一方面,“钱”的问题是和顺家园社区当前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建立工厂、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乡村旅游景观等方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