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4版
关于加强农村移风易俗的几点建议
    移风易俗主题宣讲

治”。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农民群众传承红白喜事礼仪,也给移风易俗带来较大难度。我国各地农村风俗差异较大,特别是南北方文化差异,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文化差异,导致红白喜事新型现代标准化礼仪尚未建立,农民群众在操办红白事时缺乏必要的参照。各地应积极探索适合当地风土人情的红白事简办程序,对低俗演奏、燃放烟花爆竹等不文明行为予以禁止,并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加快农村移风易俗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移风易俗重难点问题,提出如下五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产业振兴和经济发展,稳步提高养老保障待遇
  加快移风易俗需要良好的经济环境作为后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是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硬措施。促进农民家庭收入提高,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内容。借鉴苏南经验,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向农村居民增加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档次,增强政府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针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等特殊群体实施兜底。同时,稳步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
  (二)推动农村公益慈善组织发展壮大
  成立农村公益慈善组织能够为农民群众大操大办提供疏导出口。在红白喜事会、老年协会、道德评议会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村“两委”主导,邀请村内企业家、富裕农民等群体广泛参与,创办成立村级公益慈善组织,完善组织登记和章程制定。推动城市公益慈善组织与农村公益慈善组织互动结合。定期组织群众开展捐赠活动,用好捐赠资金,积极发展村庄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三)强化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的规范约束作用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行政村将红白喜事简办写入村规民约。实践表明,村规民约能对村民行为产生较强约束。各地村党组织、村委会应当围绕本地移风易俗的重难点问题,组织村民开展协商讨论,达成共识,制定红白喜事简办、天价彩礼整治等细化措施,并明确写入村规民约,及时更新村规民约。县(市)级政府部门要遴选推介发挥显著作用的示范性村规民约案例,推广移风易俗村规民约范本,范本设计要充分覆盖红白事操办标准上限、干扰群众生活等禁止类行为、党员带头示范、红白事举办报备等细节。同时,将倡导推广现代化标准化的礼仪也一并写入村规民约。
  (四)整县推进宣传教育,评选“零彩礼示范村”
  在山区县(市)全域范围内,进一步加强宣传女儿、女婿与儿子、儿媳同样具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倡导养老保险、子女赡养、村集体补充等三者结合养老模式,解除父母辈老年农民因女儿出嫁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在经济不发达农村地区,地方政府可对出嫁女未收取彩礼的农户进行养老保险缴费或养老金奖励。依托新时代精神文明站,开设现代生活理念课程,倡导青年农民树立现代婚恋观,以感情为基础,以共同经营家庭生活为核心,淡化彩礼等物质要求,提倡零彩礼。对每年结婚青年零彩礼家庭较多的典型村庄授予“零彩礼示范村”,对村集体进行物质奖励,优先倾斜乡村振兴相关资金。
  (五)丰富农村文化活动
  福建3县(市)217户的农户调查显示,农民群众对歌舞戏剧等现场文化表演活动、数字化文化产品的需求较强烈,其次为书报刊文化资料。同时,山区县(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农民群众不满意占比更高,公共文化投入低是造成移风易俗理念转变较慢的一大因素。因此,通过补贴、奖励等多种手段,进一步推动村级群众文化、体育等组织建设,培育孵化一批与中华传统节日相契合的文化活动,持续推进戏剧、电影、图书、下乡活动。
  作者简介
  周向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
  王慧敏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文稿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