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9版
基层干部“能力躺平”问题探析
培训整体趋向于“重理念知识,轻业务技能”。这一现象部分源于社会培训业绩对高校排名、学科建设、硕博士点及科研平台申报的支持较为有限。因此,很多高校对社会在职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职培训在高校中占据了相对较小的份额。
  此外,由于各类在职人员培训机构主要以领导干部为培训对象,而领导干部更加注重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的培养,使培训侧重于人文社科范畴。加之培训机构缺乏主攻业务技能培训的师资,久而久之,这种情况导致在职培训整体呈现出“重理念知识,轻业务技能”的趋势。
  加强基层干部业务技能培训的策略和措施
  为缓解能力躺平对基层单位的负面影响,确保有志于基层工作的干部做得成事,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要加强履职能力培养。要紧紧围绕学深学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和论述,特别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方面,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分层级分领域分专题开展履职能力培训。重点是加强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知识培训,开展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培训,提高干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和防范化解风险方面的能力。
  (一)研发一批注重业务技能提升的专题培训
  为破解当前在职培训课程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优质课程匮乏的瓶颈,可借鉴中小学课程研发模式,优先研发出一批满足实际需求的专题培训课程,旨在提高在职人员业务技能,并供社会各界参考使用。例如:《调查研究与调研报告写作技巧》《公文写作与办理实务》《会议组织与管理》《电脑办公技能实训》《汇报PPT制作技巧》《领导艺术与激励实务》《沟通艺术与谈判技巧》《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科技》《农村振兴与产业规划》《文化振兴与农村旅游》《农产品包装、销售实务》《群众工作实务》《财务管理与项目资金管理》等。
  具体来说,可以借鉴党委宣传部设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的成功模式,在省级以上组织部门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成立继续教育工作办公室,组织专家学者编制培训方案,面向各行业征集培训课程选题。然后,以项目制形式面向社会招标,由中标团队开发教材和课件,供党校、培训基地和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免费使用。在编制培训方案和研发培训课程时,要结合成人培训的特点和受训群体需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尽量采用案例说理、演示。在篇幅上要高度浓缩,避免长篇累牍,原则上一门专题培训课程不超4学时。在内容上要兼顾党性教育、政策方针、理论理念、技术方法。对于基层学员,要注重实用性,多开发立竿见影的实操类课程。在研发课程时可邀请行业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和目标受众代表参与论证咨询,充分吸纳意见建议,并在每期培训学员结业时征集意见,以便不断完善课程。
  (二)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的“牛鼻子”工程
  优秀的师资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前提和保障。建议以研发好的课程为导向,向高校、党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协会、学会及实践界招募致力于业务能力提升的培训师。通过政审、专业测评和试讲,将合格的培训师纳入师资库,供党校、高校、培训基地聘用。
  在师资甄选时,要以“专业匹配度、课程吻合度和培训业绩”等关键指标为选拔依据。遵从“实力至上”的原则,以到外单位讲课的培训场次作为主要依据,坚决避免官僚化倾向,做到“不唯职务、不唯职称、不唯头衔、不唯出处”。优先选拔教学效果好、学员评价高、教学比赛获过嘉奖骨干教师。为确保教师可远距离送教,要优先选拔专任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在师资和课程上,根据学员评价反馈进行调整,保留评价高、需求旺的老师和课程,淘汰空洞无物、评价低的老师和课程。原则上,同一门课程的省级、州、县级教师不少于3名教师,分别为首席培训师、第二培训师,以此类推。[5]在师资传帮带方面,州/市、县级党校、职业院校要硬性要求能力、资历不足的本校教师,学习旁听到当地授课的同领域国家级、省级名师课程。各州/市、县级党校、职业院校根据需要设立旨在吸引国家级、省级名师到本校开展传帮带的名师工作室,并将本校有潜力的教师吸纳为工作室成员,加速推进当地培训师资建设。鉴于业务技能培训师资主要在高校、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建议出台文件,要求高校、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务必提高站位,放眼全省乃至全国需要,将外出讲课课时纳入单位考核激励体系,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不得给外出讲课教师设置潜在障碍。对社会培训效果好的教师,要予以表彰,业绩特别突出的,在职称评定时予以倾斜。
  (三)结合现有资源提高基层干部培训效率
  为了实现教育培训的高效率,需要将现在的教育培训方式与干部培训需求相结合进行一定的改革。通过探索实践发现更多适合基层干部的教育方式,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培训需求。首先,要充分挖掘基层党校、职业院校的软硬件资源,以及县农村视频广播系统潜力,提升培训效果。这包括但不限于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教室等,以及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