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71版
推进各民族文化互嵌发展研究
——以南疆师团为例 刘紫东
  文化问题是关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基础、长远问题,推动文化互嵌是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有力举措。南疆师团具备特殊的文化基础优势,担负着“文化互嵌”的战略任务,需要通过着力推进空间结构的相互嵌入式发展,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融合等方式统筹落实。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文化互嵌是各民族实现全方位互嵌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
  深入推进南疆师团民族间、兵地间文化互嵌,有利于增强南疆地区文化的中华文化属性,构建中华文化主导的文化生态,用中华文化浸润各族人民心灵,促进文化认同,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
  推进各民族文化互嵌发展的主要实践
  (一)坚持用中华文化浸润各族群众心灵
  1、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文化基础。如一师阿拉尔市借助台州市援疆资金1100万元在托喀依乡幼儿园、九团中学、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重点打造“国学馆”、“音乐馆”和中华文化长廊,组织“文化使者”到校志愿辅导,从校园文化提升改造、经典国学诵读、书法礼仪培训、民族器乐培训等全方位推进,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民族学生心灵,促进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三师51团一中立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组建戏曲社团、醒狮队、舞蹈队、诵读社团等,开设特色兴趣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南疆范本。
  2、打造文艺精品力作
  南疆师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具有兵团特色,南疆风情的文艺精品。如一师阿拉尔市持续加强文艺创作生产,编辑出版《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大事记》《章德益诗选》《兵城红都报告文学》等书籍12部,拍摄三集纪录片《劲旅传奇》并于2020年2月在央视首播。二师铁门关市文学系列丛书《雄关放歌》出版发行和纪录片《将军渠》编辑播出工作有条不紊进行,不断满足各族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十四师昆玉市推出《永不换防》(三、四)、《昆玉民间故事集》、歌曲《走进昆玉》、舞台剧《沙海老兵》等一批具有昆玉特色、时代特点、贴近群众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中华文化浸润各族群众心灵
  1、加大文化援疆力度
  文化援疆是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南疆师团紧抓援疆契机,巧借援疆力量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以文铸基,以文润心。一是充分借助援疆省市优势,建设援疆省市地域文化体验馆。通过丰富的地域文化彰显中华文化,让新疆各族群众通过体验丰富的地域文化,接触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二是加强与援疆省市的文化合作交流,实现文化走亲、互动互访、交流学习。比如十四师昆玉市加强京昆交流合作,开展北京市朝阳区文联原创出品的大型历史题材话剧《沙海老兵》巡演,首站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达340万。摄制的“和田玉枣雪山羊新疆昆玉好地方”,在央视二套财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