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各民族文化互嵌发展研究
历史认知问题存在盲区,对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本质认知肤浅、模糊甚至根本就不理解。三是国语水平参差不齐。从居住场域看,城市市民整体优于乡村群众;从年龄结构看,青壮年优于老年人;从区域分布看,兵团整体优于地方县市。
(三)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够
树立中华民族历史观、端正历史文化认知,是关系各族职工群众文化互嵌的核心问题。调研感到,南疆是文化宝库,拥有大量体现中华文化特征的各类资源,但挖掘展示不足、作用发挥不够。一些地区对文物挖掘和保护利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规划、科学布局,缺少利用文物遗址开展主题教育、让历史发生让文物说话的能力和举措。调研中,也有不少人提出,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作进展缓慢,对“中华文化符号有哪些”“什么样的文化符号和形象能让各民族共享”等一些问题尚未形成共识。
推进各民族文化互嵌发展的路径思考
(一)着力推进空间结构的相互嵌入式发展
一是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各民族互嵌。要科学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增强互嵌式居住的吸引力,特别是做好中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型文体场所兴建等规划布局,以教育、医疗、文化资源的优化,引领各族群众互嵌居住。并鼓励在普通商品房中按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逐步打破房价对互嵌式社区居住格局的影响机制,合理引导各族农牧区流动人口有序向单一民族比例较高的社区转移。二是推进互嵌式团场、连队(社区)建设。把互嵌式团场、连队(社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等紧密结合,统筹推进。通过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商品住房,积极鼓励新增其它省份人口到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居住,同时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帮助他们融入团场,融入连队(社区)。推动各团场每年按计划、分批次打造不同类型的互嵌式文明示范小区和示范连队(社区),并将此作为优先评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条件,积极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和谐居住、文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使用
一是根据职工群众掌握国语的程度,以开设职工夜校、冬季培训练兵、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等,充分利用职工群众农余空闲,分级分类办好初级、中级、高级培训班,对不同层次的群众制定不同的方案和目标,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南疆师团国语教育要坚持培训和考核并重,尽快扫除少数民族职工群众中的“国语盲”,加强南疆师团建设成为新疆的“国语普及示范区”。二是在大力推进国语教育中丰富中华文化内容。在大力推进国语教育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增加中国历史和各民族共创中华文化内容,增加承载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节日、礼仪、民俗等内容。通过国语教育,阐明中华民族一些传统美德的形成过程,体验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格和思维方式,通过国语教育打破心理封闭,积极面对现实生活,从宗教情结中走出来,抵制各种“去中国化”倾向。
(三)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融合
一是加强对历史遗迹和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改革理顺文物工作管理体制,统筹做好文物保护、研究阐释、展示利用工作。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环塔里木佛教遗址保护利用,推进唐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强唐王城遗址保护和开发。二是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经典润乡土”“经典名著进校园”“书法进校园”等活动,大力支持以弘扬传承中华文化为主体的校园社团建设,全面开展中小学书法教室建设。支持南疆师团文工团建设,培育少数民族戏曲表演人才,推动戏曲进团场、进连队、进社区、进学校。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不断赋予各民族文化新的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保护和利用好刀郎·十二木卡姆等民族民间艺术,在团(镇)建设一批中华文化体验室。
(四)促进兵地交往交流交融
紧扣兵团深化改革和向南发展两大战略部署,不断增强南疆师团在文化领域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全面彰显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功能,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完善兵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兵地和各族群众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更深层次实现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兵地文艺院团建立协作机制,落实兵地文艺创作生产资源共享互助,共同编排创作重点文艺节目。联合培养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将兵团人才纳入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和新疆文化名家评选资助范围。
结 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推动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标的进程中,推动文化互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道路上,我们更加需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动各民族深度文化互嵌,推进新疆文化领域发生有利于长治久安的结构性变化。
注释
①“1”为课堂教学,“4”为“检测+补差+督查+课本剧”。
②黄丽:《湖南维吾尔族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2008年兰州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郝亚明:《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现实背景、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分析》,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6(03):22-28页。
[2]赵洋君:《一个多民族聚居区的文化互嵌与传播》,广西大学学位论文,2022。
[3]刘春燕:《贵阳市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建设实践研究》,贵州民族大学学位论文,2022。
[4]智星:《现代传播与少数民族区域的文化变迁》,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21。
[5]彭丹:《基于文化视角下伊宁市民族互嵌社区建设研究》,新疆农业大学学位论文,2017。
[6]李文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研究》,延边大学学位论文,2019。
[7]郝亚明:《民族互嵌型社区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理论分析》,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4):14-20+2页。
[8]孙笑冰:《新疆以居住互嵌进而实现思想文化教育互嵌的思考》,载《新疆社科论坛》,2017(01):18-20页。
作者简介
刘紫东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史类及兵团当前重点难点问题
(三)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够
树立中华民族历史观、端正历史文化认知,是关系各族职工群众文化互嵌的核心问题。调研感到,南疆是文化宝库,拥有大量体现中华文化特征的各类资源,但挖掘展示不足、作用发挥不够。一些地区对文物挖掘和保护利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规划、科学布局,缺少利用文物遗址开展主题教育、让历史发生让文物说话的能力和举措。调研中,也有不少人提出,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作进展缓慢,对“中华文化符号有哪些”“什么样的文化符号和形象能让各民族共享”等一些问题尚未形成共识。
推进各民族文化互嵌发展的路径思考
(一)着力推进空间结构的相互嵌入式发展
一是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各民族互嵌。要科学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增强互嵌式居住的吸引力,特别是做好中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型文体场所兴建等规划布局,以教育、医疗、文化资源的优化,引领各族群众互嵌居住。并鼓励在普通商品房中按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逐步打破房价对互嵌式社区居住格局的影响机制,合理引导各族农牧区流动人口有序向单一民族比例较高的社区转移。二是推进互嵌式团场、连队(社区)建设。把互嵌式团场、连队(社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等紧密结合,统筹推进。通过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商品住房,积极鼓励新增其它省份人口到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居住,同时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帮助他们融入团场,融入连队(社区)。推动各团场每年按计划、分批次打造不同类型的互嵌式文明示范小区和示范连队(社区),并将此作为优先评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条件,积极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和谐居住、文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使用
一是根据职工群众掌握国语的程度,以开设职工夜校、冬季培训练兵、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等,充分利用职工群众农余空闲,分级分类办好初级、中级、高级培训班,对不同层次的群众制定不同的方案和目标,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南疆师团国语教育要坚持培训和考核并重,尽快扫除少数民族职工群众中的“国语盲”,加强南疆师团建设成为新疆的“国语普及示范区”。二是在大力推进国语教育中丰富中华文化内容。在大力推进国语教育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增加中国历史和各民族共创中华文化内容,增加承载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节日、礼仪、民俗等内容。通过国语教育,阐明中华民族一些传统美德的形成过程,体验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格和思维方式,通过国语教育打破心理封闭,积极面对现实生活,从宗教情结中走出来,抵制各种“去中国化”倾向。
(三)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融合
一是加强对历史遗迹和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改革理顺文物工作管理体制,统筹做好文物保护、研究阐释、展示利用工作。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环塔里木佛教遗址保护利用,推进唐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强唐王城遗址保护和开发。二是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经典润乡土”“经典名著进校园”“书法进校园”等活动,大力支持以弘扬传承中华文化为主体的校园社团建设,全面开展中小学书法教室建设。支持南疆师团文工团建设,培育少数民族戏曲表演人才,推动戏曲进团场、进连队、进社区、进学校。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不断赋予各民族文化新的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保护和利用好刀郎·十二木卡姆等民族民间艺术,在团(镇)建设一批中华文化体验室。
(四)促进兵地交往交流交融
紧扣兵团深化改革和向南发展两大战略部署,不断增强南疆师团在文化领域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全面彰显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功能,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完善兵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兵地和各族群众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更深层次实现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兵地文艺院团建立协作机制,落实兵地文艺创作生产资源共享互助,共同编排创作重点文艺节目。联合培养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将兵团人才纳入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和新疆文化名家评选资助范围。
结 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推动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标的进程中,推动文化互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道路上,我们更加需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动各民族深度文化互嵌,推进新疆文化领域发生有利于长治久安的结构性变化。
注释
①“1”为课堂教学,“4”为“检测+补差+督查+课本剧”。
②黄丽:《湖南维吾尔族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2008年兰州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郝亚明:《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现实背景、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分析》,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6(03):22-28页。
[2]赵洋君:《一个多民族聚居区的文化互嵌与传播》,广西大学学位论文,2022。
[3]刘春燕:《贵阳市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建设实践研究》,贵州民族大学学位论文,2022。
[4]智星:《现代传播与少数民族区域的文化变迁》,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21。
[5]彭丹:《基于文化视角下伊宁市民族互嵌社区建设研究》,新疆农业大学学位论文,2017。
[6]李文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研究》,延边大学学位论文,2019。
[7]郝亚明:《民族互嵌型社区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理论分析》,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4):14-20+2页。
[8]孙笑冰:《新疆以居住互嵌进而实现思想文化教育互嵌的思考》,载《新疆社科论坛》,2017(01):18-20页。
作者简介
刘紫东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史类及兵团当前重点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