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8版
党史学习教育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资助方面的实现路径研究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政策的宣传、先进事例的宣扬报道

促使学生加强对马列主义了解,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孟书敏研究提出通过近代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学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和爱国情怀。叶福林提出可以将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打造党史教育的新平台,加强对精神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实现党史学习教育育人目标。然而,当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价值方面,较少深入研究利用党史学习教育进行资助育人,尤其是对精神贫困较为突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育人路径研究更为匮乏。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资助的内涵及表现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资助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建设发展型资助体系,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力度”。发展型资助是在传统资助基础上,采用相互关联的助学体系,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困难的同时,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向学生传播“受助、自助、助人”的理念,实现学生自我实现的功能性资助体系。精神资助是发展型资助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形式,在物质资助基础上,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逐渐转向更高层次的资助助学,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和健康心理,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资助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国家层面出台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项帮扶政策和优惠措施。二是社会层面非政府组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舆论支持,比如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政策的宣传、先进事例的宣扬报道等。三是学校教师层面营造关爱互助、自强不息的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责任使命、自强自立、诚信感恩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能力培养支持。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贫困的表现
  1、心理健康水平差
  通常情况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较差,因此在就学成长过程中面临比其他人更多的压力,其经济困难会对其家庭责任、择业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很多压力,由此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有研究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比较明显的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症、交往敏感,甚至精神疾病。
  2、缺乏诚信
  有调查数据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助学贷款中存在高于其他群体的不诚信行为,恶意骗取助学金,不能正常偿还助学金等比例超过20%。在申请家庭经济困难材料中提供虚假材料,甚至拉选票、腐蚀班干部和辅导员,拿到助学金后随意高消费等。
  3、缺乏感恩
  目前国家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资助,基本上可以满足当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这些资助是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享受资助的学生应该对此怀有感恩之心,并回馈给社会。然而部分学生并不感恩也不懂回报,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对其进行物质帮助是理所当然,养成了“等要拿”的错误思想。
  4、缺乏自立自强精神
  当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基本解决了学生的学业问题,但同时也出现了新问题,如部分学生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