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4版
非遗:榆林文旅之翼
    非遗大集

  2012年12月15日和12月18日,应德国市长联席会议邀请,“聆听中国·陕北民歌音乐会”先后在波兰国家戏剧院、德国柏林UDK音乐厅举办,作为庆祝中德文化年暨中德建交4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陕北民歌在国际上大放异彩。
  2020年12月28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榆林市榆阳区为“中国民歌之乡”。作为陕北民歌的重要发源地与传唱地,榆林市近年来主动带着陕北民歌走出陕北,不断擦亮陕北民歌这块金字招牌。
  2023年11月12日晚,《歌从陕北来》陕北民歌进京专场文艺演出于北京世纪剧院隆重上演,吕继宏、王二妮、赵大地等来自中央院团和陕北当地的艺术家尽数登场,为观众带来一场歌曲、舞蹈、说书、器乐表演融合的视听盛宴。12月18日、19日晚,陕北民歌音乐会(济南站)在山东省会大剧院上演,给泉城观众献上了两场陕北民歌的视听盛宴。至此,历时四十天的陕北民歌音乐会全国巡演在7个省份的9个城市先后演出18场,场场爆满。
  12月28日,“榆林·陕北民歌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对公众开放。3200平方米的展览区域,用光影“搭建”出黄土高原的景象,歌手、演员们在其中放歌、表演,每天都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榆林·陕北民歌展”不只是展示陕北民歌。“我们在中国非遗馆展览半年,榆林12个县市区的非遗传承人轮番登台,将腰鼓、唢呐、秧歌等1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石雕、剪纸、柳编等色彩斑斓的榆林非遗在此呈现,使得展览内容很是丰富多样。”榆林市文旅局副局长张刚介绍说,“中国非遗馆本来是一个免费的场馆,而我们的展区太精品了,设置成收费展区后,人依然很多。”
  今年3月到5月,榆林非遗在更多地方被看到。3月5日至7日,陕北民歌、陕北秧歌、横山老腰鼓共同在2024年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上亮相,豪迈热情地展示着榆林的非遗资源禀赋,赢得现场观众的声声喝彩。同时,陕北剪纸、石雕、泥塑、枣木雕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观众热情交流,让中外嘉宾感受到榆林非遗的独特魅力。5月10日,上海世博展览馆的中国品牌日活动上,榆林市设立“美好之城”城市品牌专题展区,同时献上陕北特色文化专场演出,包括秧歌、说书、唢呐、腰鼓等14个节目。5月29日至31日,二十余个国家的外宾应邀参加中国非遗——陕北民歌展暨国际非遗交流互鉴活动,来自阿尔巴尼亚、韩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意大利、赞比亚等国家的外交官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亚洲中心的代表在此欣赏了陕北民歌,体验了“打夯”“剪纸”“跳秧歌”等榆林特色非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高级顾问Tom M.Wolters说:“我本人去过陕西很多次,但是这次的活动让我对陕北文化有了更深层的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浅显的表面。”
  “非遗大集”好热闹
  2023年,榆林市如愿成为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的举办地,拉开了榆林将非遗与文旅系统结合的序幕。2月16日至2月20日,在召开非遗年会的同时,以打造“实景式非遗商业街区”为主题的“非遗大集”活动在榆林老街鸣锣开市,500余名非遗传承人,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3个非遗项目。
  作为此次年会的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对榆林非遗及文旅产业有过充分的调研,才确定首届年会在这里举办。该协会会长王晓峰说:“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我们要融入有生命力的非遗项目,只有被老百姓接受的非遗项目,才能与景区融合发展。榆林做到了这一点,未来榆林的旅游业发展是非常可期待的。”
  据统计,“非遗大集”人流量达60万人次,线上点击量超6亿。非遗大集开集当天,四川参展团统计了当晚非遗产品的销售额,几个小时内就达到了5万元。“这次年会的举办为榆林非遗融入整体文化业态、延伸新的文化产业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舞台。”榆林市政府副秘书长崔红军表示,“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推广这些非遗保护传承方式,与各地搭建起非遗交流、互学互鉴的桥梁,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