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8版
打造跨境旅游合作的“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
策,大幅减免门票费用,有效提升合作区吸引力。[4]
  (三)推动双边协调合作,扎实推进合作区运营全面深入展开
  1、推动建立跨境旅游合作系列运行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沟通会晤机制。成立中越合作保护和开发德天(板约)瀑布旅游资源广西方协调委员会和崇左市协调委员会,与越方统筹推进合作区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工作;明确大新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作为试运营期间中方合作区日常管理机构,与越方共同做好日常运营协调工作。建立政府、景区、海关、边检等多部门联动的跨境通关机制。截至2024年4月11日,合作区累计验放中方旅行团274个3371人,越方旅行团275个4188人。建立中越两国协调合作机制,两国边检、海关、企业通力协作,形成了定期会商机制,共同加强联合应急处置,确保合作区游览活动安全规范有序。合作区探索形成的系列运行机制,为试运营平稳有序提供了有力保障,吸引多个省区考察组前来学习借鉴,在全国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2、激发合作区内生动力,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一是全面提升合作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德天瀑布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新明仕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硕龙口岸成功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建成大新德天至宁明花山一级旅游大道。
  二是进一步巩固崇左市边关风情旅游格局。完成《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中方)规划》和《边关风情旅游带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形成以德天瀑布景区为龙头,花山岩画景区、明仕国家旅游度假区、友谊关景区等多极发展的崇左边境旅游发展大格局,积极打造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
  三是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壮大。2023年崇左市合作区所在地共接待游客818.22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74.53亿元,其中德天瀑布景区接待游客201.66万人次,有力促进当地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3、多层面推进双边合作,促进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
  一是促进中越边境政策沟通。合作区建设期间,中国广西方协调委员会与越南高平方协调委员会共举行十一次会谈,省、市、县党政组织进行广泛交流互动,中越政策沟通不断深化。
  二是促进中越边境地区设施联通。为推动合作区落地见效,中越双方在水、电、路、网等软硬件方面都实现了互联互通、提质增效。
  三是促进两国民心相通。以文旅合作为契机,中越边境地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庆节日和民俗文化活动。2024年举办的“三八”国际妇女节、中越边关春龙节、三月三嘉年华等文旅融合主题活动,中越两国友人共庆节日、共话友谊、共谋发展,取得良好效果,并将计划每两个月举办一次中越交流活动。[5]
  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深化跨境旅游合作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跨境旅游合作区试运营以来,基础设施、运行机制和经济效益等总体上达到预期效果,但在配套政策支撑力、旅游要素流动的便捷性、核心竞争力的充分释放等方面,仍需加强和提升。急需解决的问题有:
  一是合作区在现行政策体系中定位不够明确。合作区是跨境旅游合作先行先试区,是全新的旅游合作模式,现行的口岸管理、海关监管政策不能完全适用合作区的运营管理实际,“老办法”管“新事物”矛盾日渐突显。试运营期间实行的海关监管查验,跨境游客须持有效护照和边境通行证方能进入对方国合作区,与“免税购物自由跨境”、旅游全要素自由流动的合作区规划目标不相适应,跨境旅游便利性不足,游客跨境旅游的意愿因此减弱。
  二是合作区跨境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供给不足。目前,合作区的旅游产品单一,跨境游客只能在规定的时间(五小时以内)和两国线路的区域开展旅游活动,主要内容停留在自然观光和购物上,不能满足跨境游客全方位参与、多角度体验、沉浸式感受的深层次需求,跨境旅游的体验感不佳,跨境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的潜力有待激活。[6]
  针对现存问题,需要实施系统的对策措施加以解决。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过程中,需要前瞻意识和统筹规划思路,利用跨境旅游合作区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机制,实现广西国际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的突破发展。发展目标定位上,要将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打造为国际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现象级项目,展现先锋性、实验性的特性,融合国际人文交流、文化产业、文化旅游合作与经济贸易、政治外交发展为一体的多功能国际文旅新模式,成为国家级国际化的文化旅游的示范性景区,并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层次多样化传播,扩大国际影响力。
  (一)突出“一带一路”建设主题,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建设“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是国际文旅的创新发展,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专题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