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成效、经验总结与启示建议
设。在后续政策中强调数字技术对于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重庆市文旅企事业单位积极主动地应用数字技术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二)完善智慧文旅公共服务体系
重庆着力打造了旅游“两平台”和“三矩阵”的新媒体平台,联合小红书、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及时为游客提供重庆旅游信息资讯服务。并按照“一云多屏”开发建设旅游信息公众服务平台,在渝北、武隆等31个区县投放旅游信息查询终端400余台。未来重庆应更加关注变化的游客需求,开发更贴近游客游览需求的智能化旅游导览系统,在结合大数据分析游客的偏好和行为基础上,从票务系统、预订系统、导游服务等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通过移动应用程序、互动式地图等技术,提升游客体验和便捷性,实现游客游前-游中-游后的无忧旅游。
(三)数字技术引进驱动跨界融合
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数字技术帮助建立起文旅资源的数字孪生,从原有单一的空间视角扩展到时空多维度。促进文旅企事业单位与科技企业紧密合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通过“文旅+数字”的碰撞,开发更多体验性产品。目前,重庆市各大景区都在积极进行数字景区建设,部分景区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内容已实现了数字化,但仍有大量的文化元素尚未被挖掘应用,同时数字文旅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导致很多产品吸引力下降。[7]后续重庆在数字文旅产品开发中应进一步推动丰富产品类型,整合挖掘各类资源和技术的搭配组合,开发更多符合“Z世代”年轻人的数字产品,[8]如将非遗与数字搭配设计发售3D数字藏品;文化与数字孪生技术和时空AI技术等结合打造数字孪生平台,为游客提供全景沉浸式体验。
(四)推动域内景区数据互联互通
目前,重庆区域内的3A级及以上景区主要出入口及重要景点的实时监控数据网已经建成,数字化广泛应用于市内各地文旅场所,数字文旅和智慧景区建设已经显示初步成效。但总体而言区域内的各大景区的智慧管理平台由于承建公司和所属辖区不同,所提供的服务仅限于本景区的范围内,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数据无法实现互联互通,还未能将重庆市作为一个整体为游客提供全域旅游服务建议。重庆市应当进一步通过Web API接口、HTTP协议等方式打通景区之间数据通道,接入大众点评、美团、携程网、百度地图等三方数据服务机构,建设一网通游服务,为游客提供“一部手机游重庆”的一站式旅游服务,提高游客出游质量。
结 论
随着VR、AR、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数字技术越发积极地赋能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和潜力,加速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度发展,已有如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的成功案例,充分说明未来文旅产业发展必须抓住数字技术这个技术保障和创新手段。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需要从更全面、更新颖的视角入手,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借助数字技术的帮助,突破固定发展模式,开发数字文旅,构建智慧景区,实现全域智慧旅游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镜、邱爽、张又萍等:《基于要素、效应、环境的区域文旅融合发展评价与类型划分——以河南省为例》,载《经济地理》,2024,44(04):201-209页。
[2]曾祥明、张鑫龙:《新时代乡村数字文旅发展的动能、场景与路径》,载《凯里学院学报》,2024,42(01):16-20页。
[3]黄震方、张子昂、李涛等:《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的理论逻辑与研究框架》,载《旅游科学》,2024,38(01):1-16页。
[4]詹绍文、杨靖:《数字经济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载《决策咨询》,2023(05):14-22+44页。
[5]刘金萍:《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路径分析——以大足石刻博物馆为例》,载《西部旅游》,2024(06):70-72页。
[6]朱光良:《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向度与路径——以北川石椅村为例》,载《农业与技术》,2024,44(04):156-160页。
[7]陈明杰:《以数字化推进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以重庆市数字文旅发展的经验为例》,载《中国发展》,2024,24(02):50-55页。
[8]宋向华:《河南省文旅资源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探讨》,载《中原工学院学报》,2024,35(01):60-64页。
作者简介
邓佳丽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伟进 重庆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二)完善智慧文旅公共服务体系
重庆着力打造了旅游“两平台”和“三矩阵”的新媒体平台,联合小红书、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及时为游客提供重庆旅游信息资讯服务。并按照“一云多屏”开发建设旅游信息公众服务平台,在渝北、武隆等31个区县投放旅游信息查询终端400余台。未来重庆应更加关注变化的游客需求,开发更贴近游客游览需求的智能化旅游导览系统,在结合大数据分析游客的偏好和行为基础上,从票务系统、预订系统、导游服务等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通过移动应用程序、互动式地图等技术,提升游客体验和便捷性,实现游客游前-游中-游后的无忧旅游。
(三)数字技术引进驱动跨界融合
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数字技术帮助建立起文旅资源的数字孪生,从原有单一的空间视角扩展到时空多维度。促进文旅企事业单位与科技企业紧密合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通过“文旅+数字”的碰撞,开发更多体验性产品。目前,重庆市各大景区都在积极进行数字景区建设,部分景区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内容已实现了数字化,但仍有大量的文化元素尚未被挖掘应用,同时数字文旅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导致很多产品吸引力下降。[7]后续重庆在数字文旅产品开发中应进一步推动丰富产品类型,整合挖掘各类资源和技术的搭配组合,开发更多符合“Z世代”年轻人的数字产品,[8]如将非遗与数字搭配设计发售3D数字藏品;文化与数字孪生技术和时空AI技术等结合打造数字孪生平台,为游客提供全景沉浸式体验。
(四)推动域内景区数据互联互通
目前,重庆区域内的3A级及以上景区主要出入口及重要景点的实时监控数据网已经建成,数字化广泛应用于市内各地文旅场所,数字文旅和智慧景区建设已经显示初步成效。但总体而言区域内的各大景区的智慧管理平台由于承建公司和所属辖区不同,所提供的服务仅限于本景区的范围内,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数据无法实现互联互通,还未能将重庆市作为一个整体为游客提供全域旅游服务建议。重庆市应当进一步通过Web API接口、HTTP协议等方式打通景区之间数据通道,接入大众点评、美团、携程网、百度地图等三方数据服务机构,建设一网通游服务,为游客提供“一部手机游重庆”的一站式旅游服务,提高游客出游质量。
结 论
随着VR、AR、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数字技术越发积极地赋能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和潜力,加速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度发展,已有如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的成功案例,充分说明未来文旅产业发展必须抓住数字技术这个技术保障和创新手段。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需要从更全面、更新颖的视角入手,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借助数字技术的帮助,突破固定发展模式,开发数字文旅,构建智慧景区,实现全域智慧旅游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镜、邱爽、张又萍等:《基于要素、效应、环境的区域文旅融合发展评价与类型划分——以河南省为例》,载《经济地理》,2024,44(04):201-209页。
[2]曾祥明、张鑫龙:《新时代乡村数字文旅发展的动能、场景与路径》,载《凯里学院学报》,2024,42(01):16-20页。
[3]黄震方、张子昂、李涛等:《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的理论逻辑与研究框架》,载《旅游科学》,2024,38(01):1-16页。
[4]詹绍文、杨靖:《数字经济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载《决策咨询》,2023(05):14-22+44页。
[5]刘金萍:《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路径分析——以大足石刻博物馆为例》,载《西部旅游》,2024(06):70-72页。
[6]朱光良:《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向度与路径——以北川石椅村为例》,载《农业与技术》,2024,44(04):156-160页。
[7]陈明杰:《以数字化推进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以重庆市数字文旅发展的经验为例》,载《中国发展》,2024,24(02):50-55页。
[8]宋向华:《河南省文旅资源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探讨》,载《中原工学院学报》,2024,35(01):60-64页。
作者简介
邓佳丽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伟进 重庆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