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5版
西南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保护与利用研究
延续家族生命力的重要之地,是历史与生活中形成的代表独特民族心理特征的居住之所。
  基于文化基因理论的大理白族 建筑彩绘保护与利用策略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成本高昂、回报缓慢,如果没有政府支持,将困难重重。加强对相对冷门的建筑彩绘进行宣传与创新研究,对传统图案进行现代重构,例如采用漫画风、水彩风等现代装饰画法。组织非遗技术传承技能培训,使其能与时代需求相融合。
  (二)打造特色非遗旅游
  发展以非遗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建立非遗品牌,开发特色非遗旅游项目。充分利用文化基因图谱提取的建筑彩绘遗传特征,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提取基因图谱中的色彩基因与题材基因,用建筑彩绘中常用色形成景观步道,串联各个景点,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在主要景点装饰特色图案与纹样,例如水墨丹青、吉祥莲纹等,营造特殊打卡点。提取色彩基因的配色,以最常用的黑白为主、青蓝色、土黄色为辅的淡雅配色为例,开发手账本、书签等一系列文旅产品,增添产品的民族特色,吸引更多外地游客。
  (三)建立非遗传承区块
  根据文化基因图谱体现的不同家族建筑彩绘文化,对应现实中传统院落建筑彩绘,细化非遗传承区块范围,鼓励非遗传承人与工匠深入研究家族文化。整体规划区域性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四)培养非遗传承人
  一方面,要对现有的非遗继承人进行专业栽培,提高彩绘技术,往高端装饰方向发展,与高校导师、教授探讨经验,从文化保护的角度思考彩绘文化的未来。另一方面,要为传统彩绘注入新鲜血液,利用文化基因图谱整合建筑彩绘遗传灵魂精髓,让接受现代教育的大学生了解非遗、传播非遗,让非遗与大学校园相结合,推动非遗走向现代化、走向大众。
  结 语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宝贵载体,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前提,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大理白族建筑彩绘作为西南丝绸之路上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构建大理白族建筑彩绘图谱,深入挖掘其技艺特点和艺术风格,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可以为文化遗产保护、艺术研究、民族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和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胡晓燕:《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起源探析》,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85-89页。
  [2]刘琳琳、周恩玉:《以杨柳青年画为例的大运河文化基因设计研究》,载《包装工程》,2023(24):319-327页。
  [3][美]许烺光:《祖荫下》,台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2001:33页。
  [4]王德刚、田芸:《旅游化生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存模式》,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16-21页。
  [5]周文韬:《大理白族民居彩绘图案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与应用》,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
  [6]张博、李佳怡:《重庆梁平木版年画文化基因图谱构建及创新性发展》,载《包装工程》,2023(S1):161-167+182页。
  [7]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8]Keran Cao,Yuan Liu,Yuhan Cao,JingwenWang,Yonggang Tian,“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sticanalysis of landscape gene map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longancient Qin-Shu roads,Western China,”HeritageScience 12, 37(202 4),https://doi.org/10.1186 /s40494-024-01155-y。
  [9]张琳玉、王东焱:《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构成形式美》,载《山西建筑》,2013(34):15-17页。
  [10]刘敏:《艺术交融与中华文化认同的视觉表达——以白族民居彩绘艺术为例》,载《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32-41页。
  作者简介
  曹羽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王 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周家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基因家族成员鉴定与表达分析
  刘 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