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4版
文旅融合视角下海盐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研究
祭盐婆、祭盐宗、晒龙盐等风俗一直流传至今。盐民风俗反映了盐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盐民淳朴的民风。祭盐婆:相传农历三月三是盐婆的生日,这一天也成为盐民祈福保佑全年好收成的日子。如今,人们供奉盐婆的画像,祈求盐婆保佑家人健康平安。祭盐宗:相传夙沙氏、胶鬲、管仲分别被认为是产盐、贩盐及管盐的始祖,故盐商们对三位盐宗进行祭拜,祈求盐业兴旺,生活富足。晒龙盐:相传农历六月初六是东海龙王的生日,这一天,龙王下令让虾兵蟹将把海水整理干净。用这一天的海水煎的盐洁白精细,腌腥不臭,腌菜不苦,做汤味鲜。此事传到民间,盐民也赶在这一天晒盐,俗称“晒龙盐”。盐民将“龙盐”珍藏起来,除自用外,还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
  (三)盐民谚语
  盐民谚语是盐民生产智慧和生活经验的结晶,也是盐民生产生活的真实记载,是海盐生产的历史见证。在盐民谚语中,有的反映了盐民高温煎盐的艰苦,如“谁识盐丁苦,年年六月中”;有的反映了盐民穷苦的生活,如“烧盐的,熄火穷,没得住,蹲草棚。穷扫盐,急扫硝,盐民吃的草和糠。又晒灰,又煎熬,裤头没得第二条”;有的反映了盐民的勤劳和坚韧精神,如“春打‘五九’尾,盐民做得像个鬼。春打‘六九’头,盐民力气大似牛”;有的反映了当地气候、物候的变化,如“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东南雨上不来,上来漫锅台”等。这些谚语对盐业生产和当地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吴嘉纪、施耐庵、晏殊等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反映盐民生产、生活的文学作品,描述了盐民艰辛的劳动环境、困苦的生活以及盐民的心声,这些作品是海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盐城海盐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海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结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基本、最深沉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就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繁荣为支撑。文化的繁荣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支撑。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持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的精神伟力。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地域性更能打动人心,更能凝心聚力,激发地方发展的活力。海盐文化是盐城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塑造了极具盐城特色的城脉、学脉和文脉,形成了淮剧、民俗、杂技等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并为盐城城市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更为深刻、更为持久的精神力量。
  (二)海盐文化孕育独特的城市精神
  海盐文化是盐城城市精神的根和魂,是盐民在与自然和命运的抗争中,孕育出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民俗民风的生动写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海盐文化孕育着盐城人独特的精气神。盐城的城市精神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精神不仅在历史上激励着盐城人民不断奋斗、自强不息,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盐城境内的串场河、范公堤等历史遗址遗迹都在讲述着盐民生产盐、运输盐、销售盐的精彩故事。
  千百年来,在生产盐、制造盐、运输盐、销售盐的过程中,盐城人形成了坚韧不拔、团结协作、自强不息、海纳百川的精神气概。从盐城的历史传统、民风民俗等方面来看,艰苦奋斗是盐城城市精神的文化底色,盐民们被编入“灶籍”,长期靠生产海盐维持生计,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环境无比艰辛。恶劣的生存环境、艰辛的熬卤煮盐淬炼了盐民们刚毅不屈、不畏艰险、埋头苦干、负重前行的意志。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没有因东海的潮起潮落而消蚀,也没有因岁月的蹉跎而消逝,反而经过历史的沉淀为底蕴丰厚的城市精神。今天,盐城人民倡导的“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团结拼搏、进位争先”的盐城精神,是历代盐民精神品质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三)海盐文化蕴涵丰厚的旅游资源
  为弘扬和传承海盐文化,盐城市建设了由中国海盐博物馆、盐镇水街、盐渎古镇、珠溪古镇、潮间带艺术村等组成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生动再现了盐政管理的悠久历史,再现了盐民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再现了盐城历史上盐商云集、经久不息的繁华集市。据史料记载,“盐人临街泊舟,水街富商云集,店铺林立,灯红酒绿”。盐城水街是中国海盐业发展的历史缩影,蕴含盐业发展史的历史底蕴,是盐城现代旅游的“打卡点”。
  以海盐为主线,以文化为灵魂,坚持生态旅游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理念,盐城市持续利用海盐文化资源优势,还“盐”于城,打造盐城旅游业新优势、新业态。在盐城,游客可以游览底蕴厚重的古建筑,参观盐政衙门、盐商会馆、盐宗祠等建筑,还可以徜徉在中国海